作者通过14年从未间断的跑步,战胜了医生们认为不治的糖尿病。在QQ上写出近30万字的《奥森日记》。记载了怎样从上楼都困难,到能够在4小时内完成马拉松的全程,在60岁成为国家3级运动员的过程。记载了在跑步中所看到的自然之美,感悟到的人生哲理。介绍了很多在跑步中认识的朋友,他们中有国内外的马拉松世界冠军,也有像作者一样的糖
时代的潮流打着漩涡,从每个人身边席卷而过,从互联网和周遭环境中,无数的信息、价值观、思维模式时时刻刻在冲击头脑。而首当其冲的,正是面临着建立自我同一感的难题,在"象牙塔"与社会现实之间徘徊的年轻一代。围绕目前95后、00后在现实生活中的困惑、迷惘与探索,《少年,醒一醒》秉持了曹卢前一部著作《也许事实不是那样》的犀利文笔
《中国文脉》同样收入“余秋雨文学十卷”中,该书以中国文字起源为引,从《诗经》讲起,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楚辞,再到秦汉时期的大一统与书同文对文学的影响,汉赋及“无韵离骚”《史记》,魏晋时期的三曹及“竹林七贤”等文人雅士的诗作文采,再到唐宋诗词,元曲及明清小说,一气呵成,使历史与现实相沟通,文理与形象相交融,为广
《门孔》收入“余秋雨文学十卷”,余秋雨先生以大量的篇幅叙写他与文化大家巴金、黄佐临、张培恒、陆谷孙、张可、王元华等,以及海峡对岸的白先勇、林怀民、余光中等的交往。透过精美的文字,让读者看到这些文化前辈们,在艰难当中的努力、坚持,在门孔里面守护门庭,又在窥视着神圣,这样的一个过程。
本书收录了桥上桥下、故乡的两棵树、枇杷熟了、那个趴下的碗、地瓜、麻、戴口罩的洗脚妹、麦子的味道、红衣女孩、六元钱、有一种爱叫感恩、卖冰棍、大城市小梦想、无声的感动、重游仙门寺、如此乞讨等作品。
本书主要收录了1984—2014年间,浙江大学终身教授、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陈桥驿致山西大学教授、历史地理学家靳生禾的89封书信,以及致山西剧作家寒声的7封信札。这些信件不见于人民出版社14卷本《陈桥驿全集》之中,为首次影印、整理、注释出版,其中不仅涉及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与发展的不少细节,也是浙、晋两地学者间深厚情谊的见证
本书稿系一部散文作品集,作者张晓明为江苏省第八批援藏干部之一,对口支援在拉萨市广播电视台任职。书稿以此经历为主要内容,记叙了作者在援藏工作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描写了美丽的西藏风土人情、对口援建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援藏工作者的无私奉献乃至牺牲以及藏族同胞生活日新月异的改善和对党和国家的感激之情。
本书是陶金龙先生的散文集,分“造物主与历史赋予的光彩”“古镇沧桑”“水寨曲艺”“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奇闻轶事”“散记”“重大历史事件”六章,讲述了水寨(澜沧江边距霁虹桥约15华里的古驿站)的自然景观、名胜古迹、民风民俗、独特的文化遗产及重大历史事件等。
本书是文学研究会1932年版《空山灵雨》的复刻版。是许地山*的一本散文集,也是现代小品文的*初成册的书,而这个集子的名字竞争恰巧就概括了许地山的写作风格质朴、清丽,又充满哲学和宗教的气息。空与灵的韵味境界,是《空山灵雨》在艺术上的独特造诣。不少作品都带着若隐若现、迷离惝恍的朦胧,洒脱超逸的语言蕴含着颇费咀嚼的玄理思辨,
欧游杂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