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三辑:草木缘、人间情、自在思。季羡林先生谈草木、动物,亲情、友情以及对生活闲思的美文精选。作者谈物多带有浓重的感情,又常常寄托自己的家国情思,读来每每让人动容。谈物如此,对人更不必说。季先生感情细腻敏锐,又朴质真诚,字里行间,启发我们,在平淡岁月中,发现生活的妙趣和温情。
本书为“老沈阳书系”之四。400年来,从“沈阳路”、“沈阳中卫”到“盛京”,到“奉天”,再到“沈阳”,沈阳城不仅仅经历了名称的改变,其城区样貌和格局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令人欣慰的是,沧海桑田之后,具有各个时代鲜明特征的街路名称依然保存在我们的生活和记忆里。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地描述了沈阳城100条街路的故事,
书稿将口腔病理切片摄影作品与人文作品相结合,李铁军教授在本职工作之余,尝试以显微镜的独特视角探索对生命微像即病理切片的艺术呈现,彭志翔教授热爱写作,以自己在国内外从事医学及科研的工作、生活经历,充分思考,形成文字作品。本书展示104幅李铁军教授的医学显微摄影作品,配以彭志翔教授观影而作的散文随笔100篇,摄影作品和撰写
作者以平实清新的语言和诚挚真切的感情,在绵长的时间和空间里,娓娓叙说着自己丰富人生中亲历亲、亲知亲感的悠悠往事。全书分为“高山仰止”“生我养我的地方”“山重水复”“十步之泽”“时与事”等五个部分,各自以其独具的特色,构筑起了美好的家园。
《与时代同行小米成长录》中108幅画,记录了小米成长过程中的108个场景,有欢笑,有感动,是一个家庭珍贵的回忆。《与时代同行小米成长录》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与小米同龄儿童的生长环境、生活习惯和家长的教养方式,同时也反映了时代的进步和变迁。
本书为著名特级教师张祖庆个人散文精选集,分为五个章节,“上学记”“五味童年”“生活麻辣烫”“先生归来”“刚好遇见”,分别从儿时回忆、生活感悟、教学生活、故人知己等几个方面来抒写人生况味。张祖庆为著名特级教师,目前在小语界活跃度极高,个人风格鲜明,其文笔柔和又不失老辣,个人公共微信号“祖庆说”紧扣小语界热点,屡屡产生10
本书是陈平原关于自己“都市研究”的文章结集。虽然他自谦“创造无力”,但其对将城市作为学术话题,却是“提倡有心”。他围绕北京、西安、开封、香港等充满历史纠葛和文化积淀的城市,或追问鲁迅的西安之行为什么没有写出《杨贵妃》,或探究张长弓父子的开封书写,或揭示叶灵凤、李欧梵两代香港文化人士的悠扬记忆……总之,在论文衡史中纵论古
《学者的人间情怀——跨世纪的文化选择》各篇文章,写作时间从1991年至2007年不等,内容涉及学术研究心得、学科关系考量、新的技术发展下的学术发展路径等内容,是作者在学术研究和教学生活中的随笔偶得,是作者的学术自况与人生感悟,可谓亮出陈平原底牌之作。阅读中可了解到陈平原作为文学研究大家,在世纪之交前后二十年间,对巨变的
《当年游侠人——现代中国的文人与学者》是一部文传合辑,本书收录了自晚清至现代二十五位在文学、文化、教育领域有所建树之士的文传二十九篇(含四篇“附录”)。全书分为三辑,前两辑分别描摹晚清、“五四”两代学人,第三辑则是追忆引领作者走上学术道路的师长。各文排列顺序,依据为传主的生年。不同于出自文学家之手的文传注重故事性的特点
本书为著名主持人敬一丹怀念妈妈的随笔集。书中细腻、深情地描述了作为女儿的敬一丹,在妈妈的病床边,对于生命、亲情的思索。天渐黑,人,回归床前。床前月光下,对于如何看待生死的问题,作者有了更深刻的领悟。本书能够给读者带来多层面的启示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