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云南实施科举制度对于云南社会的发展与繁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对云南社会融入中央王朝主流社会意义重大。科举制度的实施,稳定了云南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及各民族,而整理这些重要的科举文献,并按照年代的顺序进行编年,能使人对科举政策、科举法规、科举观念一目了然,在直观的年代顺序中,更能反映出当时科举制度实施的具体情况。首先是
本书以汉唐之间为中心,分别考叙了两汉时期、汉末、孙吴与蜀汉时期、两晋之际、南北朝和隋唐之际士人群体的流动与文化交流的史实,通过对该领域有重要影响的重大事件、人物、群体的专案研究,力图大体勾勒出一条南北文化互动的线索。
《中国近代底层社会专题研究》依据大量社会调查研究相关的历史文献,运用历史学、人类学与社会学多学科交叉的方法,对中国近代社会底层群体的来源、人口数量、从事的工作、生活状态等进行分类整理,详细分析其呈现的特征,并根据社会变迁的具体情况,对底层群体的结构变化进行研究,有助于加深人们对中国近代社会与历史的理解。
本书是一部关于清代监察制度的断代史,作者以《钦定台规》《清实录》及清代笔记和野史为主要材料,以时代为线索,以监察机构的设置、监察制度的指导思想、监察官员的人事制度和一些涉及监察官员的重要案件为框架,穿插清代监察制度的重要变革,对清代近三百年的监察制度之形态与沿革进行了整体性的梳理。以期为我国当前的监察体制改革提供历史经
本书以明代婢女群体为研究对象,突破以往歧视与压迫的传统解释路径,依托国家与社会的分析框架,从“规范空间”“内部差异”和“多重认知”等层面对明代婢女群体的生存场域进行了细密化分析,不仅从国家、社会和蓄婢家庭三个维度探讨了婢女群体生存的外在规范,而且还依据才
山东社会科学院《20世纪“乡村建设运动文库”》第2批书目《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概览》于1934年出版发行,《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及邹平实验区概况》于1936年出版发行。两书分别介绍了梁漱溟主持的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和邹平实验区的基本情况,如研究院成立缘起、宗旨、经费来源、社会环境,以及研究部、训练部、实验农场等。
本书为山东社会科学院《20世纪“乡村建设运动文库”》第2批书目杨开道(1899-1981),中国社会学家,长期致力于农村社会学的教学和研究。先后任复旦大学、中央大学农学院社会学教授,燕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兼系主任、法学院院长。1928年组织燕大社会学系学生到清河镇调查,并于1930年在清河镇建立实验区。同年组织发起成立中国
本书在充分借鉴前人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广泛搜集历代方志、正史、别史、杂史等各种历史文献,以及唐人诗文集、金石志、新近出土墓志与现存摩崖石刻、官府文书等资料中有关的任官信息,进行拾遗补缺、校核订讹,尽可能做到去伪存真,来考录唐代两浙地区各个州、县的职官认知情况。时间上限自唐高祖武德元年,下至唐哀帝天祐四年。全书以州为单元立
国号,就是国家的称号。中国历史悠久绵长,随着朝代的更替,国号也在不断变换。然而面对这些耳熟能详的国号,又有多少人知道它们的确切含义?启作为夏朝的开创者、夏朝的*位君王,为什么把自己的王朝定名为夏?商与殷究竟有无区别,两者关系如何?周朝的名称,果真始于古公亶父、得自周原吗?……本书是作者十几年
《中国政治常识》是一本了解中国历代政治的入门读物,探寻中国政治“理乱兴亡”的必备书。吕思勉先生按照时间顺序,从上古至民国讲述中国政治体制的起源、演变,以独到的眼光深刻剖析了历朝历代更迭的根源及历代政治变革的得失、利弊。本书是了解中国五千年治乱兴衰的必读经典,百万读者认可的中国文化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