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唐朝各时期文化创作研究入手进行阐述,全书共六章,涵盖了唐代文学创作研究背景、唐代文学的历史演变、唐代风俗文化、唐代音乐文化、唐代文学与多元文化的融合和唐代文学文化的传播研究六个方面。重点运用文献考证的研究方法,借助历史学、传播学的理论工具,对唐五代时期文人的文学创作意识进行了全面的研究。
本书内容包括:“绪论”“潘岳接受的黄金期:两晋南北朝”“潘岳接受的发展期:唐五代”“潘岳接受的深化期:宋元”“潘岳接受的持续期:明清”“结语”。
《昭明文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自书成编,在其后一千多年的中国历史中,一向被文人视作一本文学教科书,是古代士子必读之书。对研习古人为文之法的今人而言,《文选》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昭明文选>研究》从《文选》的版本源流调查、《文选》编者考证、《文选》编辑体例及文学观阐释几方面论证,旁征博引,得出令人信服的
本部评述充闾先生其人其文的专著,分两部分。一是选录自名家给充闾先生书信;二部分选录对充闾先生其人其文的评述。同时,附录为充闾先生三十多年间出版的作品集览,有助于读者了解充闾先生所有作品的相关情况,研究思考。
本书收录了作者多年来的文艺评论数二十六篇。《丑、滑稽、幽默与喜剧精神》《镜像中的理论狂欢》等基础理论研究,揭开批评的新方法、新视野;《超越自我:从清纯走向澄明》《逻辑与悬念》《小说的“卡尼”分配》等文本细读与阐释,展示了一定的批评范式对创作文本的敞开与鉴照;《从技术走向艺术的微电影》《音乐审美与艺术人格的构建》《得借瑶
《文心雕龙五十篇细读》为游志诚教授的“龙学”研究论著,2017年由文津出版社在台湾出版,本次由武汉崇文书局首次引进大陆(简体横排),也是台湾古典文学学者、“龙学”专家游志诚教授在大陆出版的首部研究著作。本书逐篇追溯了《文心雕龙》的《周易》影响、分析了每一篇的子学内涵,并对其实际批评进行了细致的诠释,提炼出了“移花接木”
本书共三章,第一章“熊式一生平与作品”按熊氏一生踪迹所至,将熊氏生平分为三个时期:1902-1932年、1933-1954年、1955-1991年,并分析生平经历,特别是重大事件,对其作品产生的影响。第二章“熊氏作品中的中国元素”考察熊氏作品中人物、情节与中国古典文学、近现代历史、现实生活的关系。第三章“巴蕾对熊氏作品
学院作家因其文化身份的特殊性而具有特别的文学、文化意义。本书从文化身份、学院作家概念界定、当代学院作家创作的宏观特征、当代学院作家的微观特征、当代学院作家的困境与出路四个方面对当代学院作家进行阐述与分析。
"本书是大学通识教育教材。本书由多位高校专家学者合力完成,广泛收录、品鉴、分析了中国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所选诗、词、文、赋、戏曲、小说篇目富有时代特色,难度适中,所选作品的注释、作者简介、作品内容等与鉴赏融合,浑然一体,雅俗共赏。本书既可以作为“中国文学经典品鉴”课程的专门教材使用,也可以作为大
王富仁先生专注于研究鲁迅,但他的视野远远不止于鲁迅研究。从研究的对象来看,他不仅关注鲁迅,而且还写过包括胡适、郭沫若、冰心、曹禺、端木蕻良等在内的多位现代文学作家的作家论;从研究的文体来看,他不仅关注小说自身的各种分类,对诗歌、戏剧、散文也都有所涉及;从讨论的话题来看,他既关注着现代文学学科的整体走向,也关注着一些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