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包括:贞操问题、胡说、归国杂感、新生活、新思潮的意义、北京的平民文学、读书、爱国运动与求学、名教、人权与约法、追悼志摩、信心与反省、政论家与政党、宣统与胡适等。
《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13(第3版下册)》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也是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配套教材,是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具全国性影响的教材之一。本次修订,较深度更新百年中国文学史叙述,以新的文学观、文学史观重新阐释中国文学1917至2013年的发展。《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
《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13第3版上)》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也是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配套教材,是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具有全国性影响的教材之一。本次修订,较深度更新百年中国文学史叙述,以新的文学观、文学史观重新阐释中国文学1917至2013年的发展。全书分为上编现代文学(191
《胡适白话文学史/中国学术文化名著文库》编著者胡适。《白话文学史》为胡适论述的白话文学史,在中国文学史上同样具有开创性的,里程碑的地位,作者以全新闻思路与结构框架,揭示中国文学发展的规律和物质,打破了前人文学史研究的狭隘框限,把视野伸展到了经典作家作品以外的广阔领域,跳出传统的思维偏见,以全新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评判中国古
《唐宋文脉》是一部全面描述唐宋时期文学发展脉络的著作。作者将关注的重点放在文学发展规律的把握上,作宏观的整体扫描,力图描绘出我国古代文学从唐代的“唐音”转型而为宋代的“宋调”的过程,以及各自的特点。作者从大家习熟的材料中读出新意,不食别人牙慧,但不作新奇之论,立论力求公允平和,以客观返回历史本真为目的,体现了历史唯物的
本书选取近代以来的30位学术名家的29篇有关中国文学史研究的经典代表作,根据权威版本校录。读者可从本书所选文章中把握“中国文学史”的建构和学术发展脉络及该领域著名学者对“中国文学史”撰写问题的研究、思考与实践。本书还配以“经典导读”对所选“经典原文”进行简要点评,介绍原作者其人、其学及其学术贡献,并列出“延伸阅读文献”
《当代中国人文大系: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思潮论(修订版)》为研究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学术著作,曾在20世纪90年代引起很大反响,被很多高校列为当代文学专业的学习参考书。本书出版后,许多报刊曾发表文章予以评介,称其为中国当代先锋文学研究的开拓之作。《当代中国人文大系: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思潮论(修订版)》极富个人色彩,创造性地将史
陈圣来主编的《上海文学发展报告(2014)》系统梳理了2013年上海在文学创作方面新的收获,围绕文学批评建设进行的诸多讨论,以及在作家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工作方面的举措与成效,对一年来上海文学若干焦点问题与现象进行了专题分析。2013年上海的小说创作收获颇丰。名家时有新作,中生代作家更加稳健,“80后”作家风格趋于成型。
先秦、汉魏、两晋时期的文学,是中国文学逐渐成熟的阶段,是一幅幅陶冶性灵、崇尚自然,充满激情的生活画卷,它们的美满溢着情窦初开、浪漫忧思、风骨铮铮,为后世的文学树立了不同的典范。蒋勋先生从美学角度系统解析从先秦到“五四”近三千年的中国文学之美。《蒋勋说文学》分上、下两册,上册讲述从《诗经》到陶渊明时期的代表性作品,下册从
《孤岛文学期刊研究》史料丰富,叙述平和,从文学期刊研究方面丰富着人们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认识和理解。通过细致的考察,描绘出现代出版史上一个特殊区域的幽深图景。以原始资料之上的孤岛文学期刊考辨为基础,以文学期刊内容的文学史意义阐释为依归,同时融合出版学研究方法的写作思路。逻辑上则按从宏观逐步移向微观的顺序,围绕着文学期刊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