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村庄的食单》是“中国乡存丛书”第二部,是《瓦檐下的旧器物》姊妹篇。在本书中,知名乡土散文作家黄孝纪以精美的笔触对七十余种南方乡村食物进行细腻而生动的描述,并配以大量具有艺术价值的彩色插图和精美版式,真实再现了一个舌尖上的南方乡村、一个南方村庄的炊烟岁月,是为南方农耕乡民的饮食立传。全书文风亲切温和,故事娓娓道来,
1939年至1943年,汪曾祺在战时南迁昆明的西南联大就读,他记录下了当年大师云集、学术自由的风貌,沈从文、闻一多、唐立厂、金岳霖等教授和同学们的趣事在他的叙述下让人忍俊不,文章还收录了一些有关草木风光的散文。
日常语言影响着个体的思维方式,方言维系了民族的历史记忆,政治语言决定了国家的现实意识。《东言西语》是一部打破个人思维模式,追寻民族失落历史,探求家国意识逻辑的挑战读者智识边界之书。郑子宁以共时的现代汉语方言为经,横观汉语方言与民族文化传承的现实全景,发散式阐明了凝聚于其中的文化偏见;以历时的古代汉语嬗变为纬,纵览中国语
这是一本讲述提问方法论的书,也是杨澜黄金30年媒体生涯凝结的心血之作。爱因斯坦说:\"一个人提问的能力比回答的能力更重要。\"在三十年的媒体工作经历,二十二年制作《杨澜访谈录》的过程中,提问不仅成为杨澜的职业,甚至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她以提问为生,问什么,怎么问,问到何种程度,提问的语气、语调,拿捏的分寸,都与提问者的审
胡辛束2020年全新随笔作品。是一本书,也是一份告白礼物。44篇关于爱情的戳心感悟,梦里见到的人,醒来后就该去见他。甜蜜是真实的,悲伤也是真实的,结局到来之前,一切都值得期待,送给你此刻正在想念的那个人。
文学以其独特的方式既立足于又面向着时代与社会。本书选取史铁生、薛忆沩、梁鸿、韩寒及何怡等人的代表作品,以哲学的视角给予观照,从跨越20世纪50—80年代的阅读经历当中,感受时代变迁的脉络,更借以捕捉那些橫亘在心灵深处永不褪色的话题:时代的碾压、现实的束缚、生命的抗争、希望的追逐、善意的救赎……
本书集合了作者对于冲绳、日本,乃至更大范围东亚和世界的思考。全书包含三个内在互相关联的部分,第一部分以2011年日本核泄漏作为引子,观察和分析了日本社会在突然降临的灾难中呈现的种种真实机制,并提出保持临界状态的意义。第二部分则将视野放在了更广阔的东亚,展现了作者对“东亚叙事”的求索与思考,从国家、主权、民众等角度出发探
《恍惚/中国专业作家散文典藏文库·王鸿达》是一部散文集。作品收录了《北方的雪》《与黑龙江同行》《逆流而行》《山里和山外的世界》《小兴安岭的猎人》《嘉荫的恐龙》等几十篇散文。作者用质朴的文字记述了自己对身边事物和人的思考,作品情感细腻,文字通俗流畅,表达了作者对于世间百态积极的人生态度。
本书记录了作者在新疆生活二十年所见过和品尝过的当地特色美食,包括*具新疆民族特点的烤羊肉、烤包子、手抓饭,以及各民族在游牧生活中就地取材的和发明创造的极富营养的食品。也包括新疆当地*受欢迎的水果、物产等。包括一些物种的来历,在历史上的记载,与历史、民族文化的关系等。作品语言平实,皆为作者亲身经历或品尝,非常引人入胜。
内容简介:本书精选了丁立梅近年来的一些散文代表作,如《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有美一朵,向晚生香》《<诗经>里的那些情事》等。其作品流淌着种种温情,有深厚如山的亲情、温润如水的恩情、朴素静好的爱情;也浸润着细腻柔软的诗意,有对自然万物的倾心相知,有对俗常人世的贴心拥抱,有对文学艺术的慧心感悟。她用清秀安静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