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揭示了萧纲作为一个文学天才和悲情帝王的一生。萧纲是梁武帝萧衍第三子,在昭明太子萧统死后,成为太子,后来即位当上皇帝,即历史上著名的梁简文帝。萧衍、萧统、萧纲、萧绎等萧氏家族,在诗歌创作、诗歌理论、诗歌流派、诗歌美学、文化贡献等方面,把文学和文化推向更高的阶梯,萧纲就是萧氏文学的代表。萧家在中国诗学史上的贡献,代表了
乔冉,80后自由撰稿人,现居上海。合著有《浮世梦影上海剧场往事》一书,在《中国广播电视学刊》《新读写》《体育科研》等杂志发表论文及文化随笔多篇。2015年起,着力于武戏的研究,曾采访上海京剧院、上海昆剧团、北京京剧院等院团内的多位武戏演员。现致力于老上海体育人、戏曲人、电影人故事收集和整理工作。
本书收录清末至今在文学领域影响巨大的20位文学大师的生平、成就、作品、态度与高度。 穿越百年时光与大师对谈,从他们的生命中照见自己,从孤独中懂得体谅,从慈悲中学会坚强。 *终我们选择与这个世界素面相对。 这是一本邀你共饮孤独的书,带来的不是微醺,而是清醒。 百年风华,倏忽而过,那些璀璨如星的名字,在一个时代钉下属于他
本书对清代乾嘉时期四川的文学家、文艺理论家、民俗学家李调元的生平事迹、著述成就、交游、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诗歌和诗学、戏曲美学、民俗学等内容作了全面的研究和客观的评价,并对散布于各种论著中的有关李调元研究的文献作了认真的搜集和分类整理。该书不仅对研究乾嘉文学、诗学、戏曲理论和历史民俗学的专业研究者具有一定的文献资料价值
该书以移民菲律宾的南安戴天惜家族为研究对象,以闽南乡村的一个家族变迁为视点,沿寻家族成员的生活轨迹,跨越国家和地区的空间领域,把该家族的活动和行为置于国家、地区的视野下,通过一个家族的命运来反映建国来60多年闽南乡村、乡民在求生存、谋发展过程中,国家政策对个人、家族所产生的影响,并通过历史的纵向(条)与横向的专题(块)
《屐痕处处郁达夫》为作者20年来郁达夫研究部分成果之结集。作者采取区域文化批评、比较文学批评、文本细读、个案分析等研究方法或角度,结合郁氏文本和相关考证,对诗人郁达夫的行旅生涯、社会交往、自叙传写作等专题开展了饶有个人兴味的探究。其尤让人瞩目者,是作者在北京、上海、杭州、安庆等地探寻郁达夫屐痕的一组演讲。这些与不同人文
书稿简要介绍了藏传佛教格鲁派传入木里的曲折经历、藏传佛教知识,以及木里的民俗风情、封建农奴和土司制度,记录了木里风起云涌的民主改革和平息反革命武装叛乱的运动,并向人们介绍了美丽的大香格里拉核心景区木里的自然风光。
由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汪大伟院长策划并主编的大师艺术教育经典系列丛书,汇集了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一流的美术教育大家的艺术人生经历、艺术教育实践、艺术观念形成以及艺术创作成果等,并对汇编了专家学者对其作品和艺术教育的评论和访谈。图文并茂,资料珍贵、丰富,体现了美术教育大家的艺术历程和风貌,对于上海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古往今来,写杜甫的书已经太多了!前人把杜甫当作诗圣来写,写得很好,很高大上。但正是因为这高大上,就难免不够真实,不够准确,不够丰满,不够生动。其实,杜甫首先是一个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一个生动活泼的人,一个热爱亲友、热爱生活的人,然后,才是一个诗人,才是诗圣。 本书主要依据杜甫编年诗集和相关历史文献,从杜甫的时代、杜甫
本书是中国教育学会荣誉会长、中国教育学界泰斗级学者顾明远教授讲述的本人的教育、生活、工作经历,以个人教育生活的历史来反映中国教育近90年的历史变迁。本书以*人称的方式来讲述中国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故事,娓娓道来,在亲切之中道出中国教育发展过程中的诸多大事、要事,在个人生活史之中阐述中国教育发展史,在历史之中又充满个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