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阐述了关于戏剧艺术的释义、类别、本质和特征,继而对戏剧的形式美规律、舞台表演特性展开论述,之后又对戏剧演员的素质、表演技巧,以及分析剧本与角色的能力展开论述,最后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形象的体现展开研究。
本书分为评说篇、理论篇、故事篇--师者如光,高山仰止三编,收录了《把行风建设抓在手上扛在肩上》《怎样治理某些曲艺人的陋习陋俗》《用热爱、执着、坚守传承发展曲艺艺术》《新时代新曲艺要引领新风尚》《严肃的侯宝林先生》等文章。
本书内容包括:大调曲子源流研究的构想、大调曲子源流初探、大调曲子传入南阳时间考辨、板头曲的来龙去脉、大调曲子中的三弦、大调曲子雅集性研究、雅集型乐种特征论等。
本书共分11章,内容包括:音乐剧表演论、音乐剧演员、音乐剧文化论、音乐剧舞蹈创作论、音乐表演艺术中的情与理、音乐表演艺术中的气与韵、音乐表演艺术中的真与美等。
本书收录了十篇作品展及数篇个人访谈,借助“你我空间”的“移动剧场”(TTC)这个具有替代性的艺术空间,旨在为探讨当代艺术的传播与应用提供一个社会实践的平台,一个联通你我的当代艺术实验空间。本书没有深奥的理论阐述,而是通过大量的展览实践与个案分析,真切地反映艺术家对当代艺术独特而深刻的思考,出版本书,具有一定的价值。
本教材用于少儿音乐剧考级的教学与指导,共十级。每级包括四部分内容:教学指南、教学剧本、注释讲解和教师指导建议。教学指南:介绍本级教学内容、考试形式及范围。本册为5-8级,针对7-12岁年龄阶段,音乐剧基础与中级阶段。通过丰富的展现形式,多样的音乐与舞蹈元素,不断将各项基础在不同风格内提升转换,在强化更多元的融合观念基础
建瓯“唱曲子”是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流行于福建省建瓯方言区、用建瓯方言演唱的唯一形态完备的曲艺形式,为北方瞽曲在南方地区的变异品种,是品类稀缺的南方曲艺中的一朵奇葩。受当代多种娱乐形式的冲击、盲人不再从艺等原因,建瓯“唱曲子”已进入濒危状态,抢救与保护迫在眉睫。书稿内容根据已故老艺人陈德泉先生录音整理编撰而成,具有
本书是一本关于戏曲导演教学实践与导演创作方面的论文集,全书分为教学实践和导演创作两部分,作者主要来自戏曲导演教学方面的老师及研究人员。教学实践部分主要涉及戏曲导演人才队伍培养与建设、外国戏剧导表演技法研究及交流等内容,探讨当前培养戏曲导演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导演创作部分则结合导表演实践和相关研
本书以简明扼要而不乏优美的语言、从演创人员到艺术特点及演出反响介绍了2000-2020年间全国各省区市涌现的诸多杂技(魔术)节目、剧目精品佳作,所列作品大多在国内外赛场屡获殊荣,广受赞誉,将高难的本体技巧同艺术构思巧妙融为一炉,见证了杂技和魔术这一旧一新两种艺术文化在时代变革中传承、创新、求变、融合的发展史。该书为杂技
本书稿为作者多年来发表过的京剧评论文章合集,时间跨度长达20年(2003年到2022年),包括对演员的评价、行业生态记录、流派传承情况的点评、京剧类图书书评等不同类型文章40余篇。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声震菊坛新锐起惟有梅花可傲寒--有感老旦新星康静的艺术成长》《第一家民营京剧工作室--访上海燕萍文化艺术工作室主任周燕萍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