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正名或语言表述到法哲学的多视角考察,讲述了好的生活或好的社会在马克思眼中是什么样的,并特别集中于所有权与正义这个棘手问题。在马克思那里,并没有一种现成的关于好生活或好社会的哲学。本书强调,惟有重新开启马克思政治哲学新的境域,才能摆脱马克思主义者在现代性中的言说规范困境。
本书总结了马克思社会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梳理了马克思社会建设思想的历史源流,概括了马克思社会建设思想的科学方法,并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视野中的社会建设纳入研究范围。本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着力于马克思本人的社会构建思想研究,试图在此基础上揭示出社会建设的机制及其规律。
这是一本试图较系统地探讨和介绍马克思主义奠基人马克思和恩格斯矛盾同一性思想的著作。《马克思恩格斯的矛盾同一性思想/天津社会科学院建院四十周年精品文库》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和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入手,结合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经济学专著中的矛盾同一性理论,
本书论述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的历史进展与研究现状,梳理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历史脉络,阐释了其本质特征和基本内涵。以此为对照,进一步考察了资产阶级新闻观的发展脉络,从比较研究的视域,试图从决定意识形态、决定新闻观的深层根源——经济基础、政治制度、文化传统等因素,揭示两种新闻观的本质不同。
《马克思早期新闻思想》的主体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首批硕士论文之一《马克思(莱茵报)时期的报刊思想及其历史地位》,该文是研究生院新闻系首届研究生80多篇毕业论文中长的,4章21节,共8万字(正文6万字,页下注释64条1万字,引文注释154条及其他1万字)。这在还没有要求学术研究规范的1981年,是很不容易做到的。由于
本书分上下两篇,共计9章,从《共产党宣言》的思想魅力和影响魅力两方面,通俗易懂地讲述了《共产党宣言》七篇序言的主要精神、文章结构、基本内容、原理精要、国际传播、对中国的影响以及当代价值等,是一本当代《共产党宣言》的普及读物。
本书为高放先生六十多年来持续探究《共产党宣言》的文汇。全书分三个部分:探明《共产党宣言》真相,探求《共产党宣言》真理,探析《共产党宣言》真义。围绕《共产党宣言》的文本、理论和意义来铺陈叙述,立体式地、全景式地呈现了这部伟大著作的本来面目及其蕴含的巨大价值,为我国乃至世界的《共产党宣言》研究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本书收录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学生有关思想政治方面的论文,包括: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视野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探析、习近平对党史国史的重要论断及其重大意义、何谓美好生活?——十九大报告中的伦理思想解析、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上篇)——问题与现状、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学习运动的方法及启示、《思想道
为持续加强对社会思潮的深入研究和辨析,帮助干部群众进一步增强鉴别力,提升免疫力,江苏省委宣传部在2014年组织编撰的通俗理论读物《社会思潮怎么看》的基础上,再次组织编写《社会思潮怎么看2》一书,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结合当代中国的理论创新和成功实践,跟踪分析社会思潮的新变化,透过其表象,把握其本质,研判其趋势,
本书围绕马克思主义信仰展开研究,澄清了若干相关问题:一是指出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概念确立的合法性依据,以及这一概念所包含的目标、理论、道路和人格四方面内容;二是总结归纳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在社会、组织和个体中的不同功能表现;三是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心理结构,指出它是需要、认知、情感和意志的统一体,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马克思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