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汇集前人对《论语》的注疏、集解,博采众家之长,力求融会贯通,解证更加精当独到,读过此书,读者读到的不仅是论语及其解释,更是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精神。
周易
本书收录了《大学》《中庸》两部国学经典,内容包括:经文一章三纲八目、传第一章明明德、传第二章新民、传第三章止于至善、传第四章本末、传第五章格物致知、传第六章诚意、宗旨篇、明道篇、行道篇等。
本书内容形式多为神话、传说、寓言,该书是中国古代先秦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属于诸子学派著作。
本书基本上反映了管仲的治国思想,包含了天文、哲学、政治、经济、军事、伦理等多方面内容,是一部以富国强兵为宗旨、以务实为特征的经世致用之书。
本书共十卷,四十四篇,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过去因为疑古派的非难,前人多认为本书是伪书。随着近代简帛文献的出土证明,确信为先秦旧籍。本书汇集了孔子的大量言论,详细记录了孔子与其弟子门生的问对诘答和言谈行事,再现了孔子与弟子时人谈论问题的许多场景,对研究儒家学派,主要是孔子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伦理思想
《孟子和早期中国思想》基本上是对《孟子》文本细致的分析性研究,侧重于分析孟子伦理思想中的关键术语和相关观念以及该书的主要章节。同时,本书在先于孟子的知性氛围和孟子时代的语境中寻求理解孟子的伦理思想,所以包括诸如孔子、墨子、杨朱、告子等思想家的讨论在内并参考《庄子》《管子》等文本,其目的在于通过精细的文本分析逼近孟子的观
本书研究先秦儒家仁学的传承、弘扬与现代转化,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传承先秦儒家仁学,主要以时间主线将先秦儒家仁学的产生、发展流变做主要的梳理;二是弘扬先秦儒家仁学,对每个历史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对仁学的不同阐释进行考察,并在此基础上,再分析每个历史时代的社会变革对仁学所造成的时代性冲击;三是对先秦儒家仁学的现代转化,即
本书主旨内容是对《荀子》一书的思想精华,结合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实际进行阐释和解读,体现出对荀子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介绍作为中国文化集大成者的荀子思想的同时,本书也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质进行了阐扬。这是一本帮助人们立体、深入理解荀子,帮助人们认识荀子对未来中国发展所具有的、目前尚被大大低估了的价值,帮助人
儒家伦理思想正是借助汉语的语言I具財得以表达。根据汉语对儒家伦理思想的作用与贡献,儒家道德语言的主要内容分为以下五个方面:(一)一部分汉语词汇被儒家用来表达其基本道德概念:如表达道德形而上概念的天、理、气;表达儒家美德和道德规范概念的仁、义;表达道德人格概念的圣人、君子。(二)一部分汉语被儒家用来表达其道德命题及其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