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系列报告”为“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项目号13@ZH001)、“社科院创新工程重大专项”。本书为系列之一。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系列报告”为“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项目号13@ZH001)、“社科院创新工程重大专项”。本书为系列之一。《中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调查报告(凯里市卷)》作者张继焦等以民族学、人类学社会调查方式,客观反映了21世纪以来贵州凯里市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卫生、语言等各方面的发展成就,及时准
《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第1版出版于1991年,其时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在这个大背景下,本书作者就如何进一步加快经济改革,使中国经济进入良性发展的渠道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和精辟的理论阐述,并就实践的路径进行了深如探讨。尽管20多年过去了,重读本书对于回顾中国经济改革以来的理论与实践历程,有不可多得的历史意
本书共分为七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文献综述;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空间自相关检验;基于核条件密度的探索性研究;基于有限混合高斯分布模型的证实性研究;基于分位数回归模型的解释性研究等。
鲁旭编*的《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策略论--国际碳关税视角》以中国低碳经济发展为研究对象,以碳关税问题为切入点,在论证碳关税等“碳”概念间逻辑关系和碳关税理论机制的基础上,对西方发达国家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以及中国的低碳经济实践进行了比较分析,构建了中国低碳经济动态协调发展的对策体系,旨在说明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不能脱离国际大环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概述;城市层面循环经济标准化模式案例;园区层面循环经济标准化模式案例;行业层面循环经济标准化模式案例;循环经济标准化政策建议与展望。
本书为北京师范大学新兴市场研究院文库之一种。中拉经济合作新框架为“1+3+6”模式,即一个规划,三大动力,六大领域。本书围绕“1+3+6”主题,对中拉经济合作的现状做了详细介绍,对合作前景进行了展望。全书共分为九章。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如何理解“双目标”“双结合”“双引擎”、培育和催生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财税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等。
《美国与世界经济秩序的变革(1916-1955)》在国际视野下研究美国与世界经济秩序变革的关系,全面把握一战、1929—1933年经济危机、二战、冷战爆发对这一进程的影响,并揭示美国对外经济政策的特点和实质,重构战后初期美国的贸易实践的真实面貌,探讨它对世界格局及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中国近代经济地理第四卷西南近代经济地理》作者杨伟兵,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论述中国近代经济地理变迁的原因、历史过程与结果,各区域工农业和交通邮政金融等方面发生的重大的变迁、全新的中国经济地理格局以及区域差异的形成,并探讨影响中国近代经济地理形成的诸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