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流逝,唯有文字可以记录和记叙过往与当下,也唯有文字可以让记忆永远鲜活。《人淡如菊:漫话吕进先生》是一本散文随笔集,可以让人触摸到人情与人性的温度。读者从中看到的,不仅是众多作者的华美文采及炽热情感,更是丰富而立体的吕进形象。在教学、科研、学术交流等活动中,吕进先生组织了很多诗歌及文学活动,结识了不少中外著名诗人和学
《李大钊北京十年(学会篇)》系列“学会篇”,是李大钊故居研究室根据掌握的有关资料进行编写整理的。对李大钊在北京十年中发起和组织学会的资料进行讲述,目的是让读者能够更具体、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李大钊。
《桐城耆旧传(套装共2册)/清末民初文献丛刊》涉及上起明初、下至清末桐城地方人物九百余人,荟萃了明清之旧闻,撰述了先贤之事迹,肯定了明清两代人士在重大历史变革中所表现出来的高尚气节。作者著述《桐城耆旧传(套装共2册)/清末民初文献丛刊》之时,正值清政府经历两次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国家内忧外患,大多数国人选择明哲保身
本书为吴浩坤教授逝世周年纪念文集。吴浩坤50年代授业于周予同先生门下,与裘锡珪同班。曾任复旦文博学院副院长、文博系主任,博士生导师,著有《甲骨学史》《中国通史》等。本纪念文集包括上下两编,上编“追忆斯人”征集师友及亲属的回忆文章30余篇,下编“斯文长存”整理吴浩坤本人发表的学术文章,根据其研究领域分“古文字学研究”“先
本书选取了七位廉洁奉公,道德高尚的客籍杰出代表(李坚真、李光耀、古大存、何如璋、黄遵宪、丘逢甲、丁日昌)作为研究的对象,梳理这些近现代涌现出来的杰出人物的生平,讲述他们的廉洁事迹,研究其廉洁作风的来源,并挖掘他们的廉洁思想品德。为读者展示了近现代以来客籍人做人勤俭、为官清廉的思想品德。文章可读性强,能对读者起到一定的启
《鲁迅的青年时代》旨在讲述鲁迅文学创作的“始基”,也贯穿着周作人对鲁迅的立场,即把鲁迅当成“人”而不是“神”去看待,再去看他的文学,才能真正理解。《鲁迅的青年时代》通篇平淡朴实,却比较详细地描述了鲁迅前三十年的人生经历和文学思考,这也让世人见到鲁迅在《朝花夕拾》之外的生活里,除了“严厉可畏”,还有“特别和善”的那一面。
《鲁迅的故家》是周作人晚年回忆鲁迅的重要著作之一,他以一个摄像机式的“旁观者”角度,再现了鲁迅丰富多彩的童年、庞大的家族、往来的好友、及至长大经历,同时也还原了民国晚期民俗图景。此外,《鲁迅的故家》处处充斥着周作人的个人特色,行文介于散文与随笔之间,文字明澈平实,让人回味良多。所以,这本书既是了解鲁迅的一个途径,更是了
本书讲述了唐代诗人白居易一生的传奇,一个具有胡人血统的平民诗人,让唐诗在国势衰落的轨迹中,再次腾飞向上,不能不说他具有“魔王”一般的功力,而“诗王”、“诗魔”的称谓也应证了他对唐诗的改造过程和承认。白居易拓展了诗歌的体裁,皇室爱情、平民疾苦,都在他笔下被还原,而他生命的波折,也让人感叹时代造就了一个不一般的诗人。伟大的
本书甄选了元稹的二十多篇有名诗作,结合中唐由盛转衰的历史大背景,在诗作解析的同时书写其个人经历。作者以同情理解的立场,尽量还原历史真相,当然不凡作者对其人其事的真挚感受。元稹作为中唐著名的诗人,他的一生是极富传奇色彩的。在诗文方面,元稹一生写了大量作品,且有不少传诵于后世耳熟能详的佳作,如诗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
《知堂回想录》是周作人所著一部较为全面的回忆录,也可说是其晚年的一部自述传,它详细记录了周作人先生的一生。本书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文笔生动流畅,具有较强的可读性,读者从中可对周作人先生的一生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解。 《知堂回想录》是周作人毕生篇幅较大的作品,全书共分四卷,以时间为线,讲述了周作人一生所经历的重要事件。文笔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