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选取黄土高原沟壑区典型小流域南小河沟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试验和室内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天然和人工降雨条件下不同地貌及植被类型的绿水循环过程及其分布特征,建立野外降雨条件下绿水循环转化过程模型,评估不同地貌及植被类型的绿水资源量。同时,结合历史实测资料,分析南小河沟流域绿水变化规律及绿水对土地利用、气候变化的响
本书为国家深部探测计划第三项目第四课题庐枞矿集区立体探测技术与深部成矿预测示范”(2009~2015年)的研究成果。系统介绍了长江中下游庐枞矿集区深部结构三维探测及典型矿床的综合探测技术和探测成果。主要内容包括矿集区尺度地壳结构探测的反射地震、大地电磁和区域重磁探测新技术,矿床尺度的CSAMT、AMT、TEM、SIP探
本书全面地论述扬子地台区的志留系,特别是文洛克统、拉德洛统和普里多利统。确认扬子地台区的志留系四个统发育齐全,是我国志留系乃至东亚志留系的标准地区。建立起扬子地台区海相红层的系列。首次确认兰多弗里统鲁丹阶、埃朗阶和文洛克统海相红层的存在。除浅水海相红层外,还首次报导了深水和半深水海相红层,并进行了国际对比。对中国地层表
《瞬时涡量守恒离散涡方法理论研究与应用》在总结经典离散涡方法的基础上,提出瞬时涡量守恒的离散涡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到双圆柱绕流和深海立管涡激振动的研究中,论证该方法的精确性和可靠性,探索深海单立管和多立管涡激振动的特性。《瞬时涡量守恒离散涡方法理论研究与应用》主要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是瞬时涡量守恒离散涡方法,研究经典离散
本书详细介绍了电性源瞬变电磁测深原理、方法、技术和实际应用,是原著作者多年来在电磁场理论及电性源瞬变电磁探测技术和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反映了当今国际上瞬变电磁法勘探的前沿问题。
《大型高原内陆咸化湖盆断裂控烃机制与控藏模式》描述柴达木盆地的区域地质背景与盆地成因类型、断裂控烃的野外证据、主要断裂特征及其控烃作用、典型油气藏的断裂控烃特征、断裂控烃模拟实验、断裂输导体系的控烃作用、复合含油气系统与断裂、重点区带预测八部分;力图针对“现今海拔高、古地形差异大、古气候干燥偏冷、古湖水盐度分异强、古构
本书围绕《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框架中陆地生态系统保护的总目标和具体指标,从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土地荒漠化、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5个维度,利用我国各省份和世界国别数据,定量刻画出近几十年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变化的特征,并进行国别对比分析。进而,评述我国陆地生态系统保护中采取的可持续管理政策和举措,以期为
《巴黎协定》凝聚了全球政治共识,成果来之不易,但落实仍面临很多严峻的挑战,需要国际社会合力推动。本书特邀气候变化领域的专家学者撰稿,以“坚定推动落实《巴黎协定》”为主题,以独到的视角给出全新的分析,内容涉及国际气候变化治理进程的新进展、国内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一带一路”专论、气候变化相关问题的专题研究和热点问题。
将太阳系装进一本书里!将太阳系捧在掌上! 宇宙如此浩瀚,即使了解了所有相关的知识,恐怕也难以真正体会到它的宽广无垠。然而,如果把这本书所有的页面连接起来,你就会得到一个以1︰1000亿比例绘制的75米长的太阳系半径模型,或者说是一种新形式的天球仪、浑天仪。 这本书将为你展现75亿千米的太阳系之旅,翻开它或许能让你真实感
《热带气候动力学引论》主要关注热带气候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机制。首先,介绍热带大气和海洋的简单动力模型;然后,讨论海气相互作用对热带气候态形成的影响,介绍季节内振荡的观测结构、演化特征和传播生成机制等;*后,向读者展示热带气旋的生成机理,介绍ENSO和季风的动力学原理及海气相互作用。《热带气候动力学引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