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禅画美学”系列丛书六本之开篇之作。“禅画美学”,非知识,非学问,非一派理论,而是知行合一的实修系列禅法,旨在通过禅画修养,令观者有可能顿契“禅”的不可思议境界,欣赏天地大美,身心和谐、健康生活。本书从世出世间不二、天下大同之大美的高度,追根溯源,析解儒家经典《中庸》之精髓,以独特视角探讨儒家提倡的人性本善、社会
一本重点表达如何运用禅学思想,来引导当代人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处理各种关系的书。中华文化关心和讨论的核心问题归纳起来就是“关系”二字,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各种关系处理得通达、圆融,我们就会说这个人有本事。本书把我们带进六祖惠能的世界,以学者的视野,用故事的形式,全面介绍了禅宗处理各种关系所使用的“
《坛经》是*一一本由中国人写的称之为“经”的佛教典籍,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力。本书以讲稿的形式对《坛经》进行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解读,同时还把《坛经》的十章内容整理成为慧能的十次讲座,语言生动,极具画面性,能带给读者全新的视角与身临其境的感觉。
本书收录了《试析庐山慧远的观想念佛》《慧远大师的净土祖师地位与中国净土宗的发展》《东晋慧远开启中国弥陀净土信仰之探析》《慧远大师的净土思想》《慧远:中国居士佛教组织缔造者》《略述慧远大师与白人岩寺的历史渊源》等文章。
《玄奘传》(《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被梁启超推崇为古今传记*。本书是一部记述玄奘生平年代*早、内容*为详实的传记,是我国现存的、保持完整面貌的*早的一部中篇单行个人传记,也是一部研究中亚、印度及丝绸之路各国历史、地理、宗教、文化和社会风情的珍贵史料。
在中国文化史上,*次大规模接受外来宗教文明,应始自印度佛教的东传。两汉之际,佛教*早从西域传入中土,历经六七百年的发展,至隋唐,终于建立了中国自己的宗派,基本完成佛教的华化征程。回望两千多年的中国佛教史,中古隋唐是特别重要的时段,因为*著名的四大译师、*影响力的佛典和开宗立派的大师,以及佛教文献学、佛教史学的奠基人等,
《广弘明集》初次成书于唐高宗麟德元年(664),续补工作持续到了乾封三年稍后。全书三十卷,分十篇辑录魏晋南北朝至隋唐年间佛教弘法文献,录文五百六十余篇,僧俗作者共计二百多人。十篇就是十类,分别为《归正篇》《辩惑篇》《佛德篇》《法义篇》《僧行篇》《慈恻篇》《诫功篇》《启福篇》《灭罪篇》《统归篇》等。许多当时流传的佛教弘法
佛教产生于古印度,但传入中国后,同中国儒家文化和道教文化融合发展,经过长期演化,*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那么,应该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本书对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作了系统深入的阐释,回顾了佛教初创及中国化的过程,分析介绍了佛教文学、佛教艺术方面的成就,对中国佛教文化的特点和价值也作了精准的提炼。
佛光山金玉满堂系列由星云大师任总策划,由佛光山金玉满堂编辑小组编辑,内容以星云大师多年的佛法通俗著述与精彩言说为主,也有星云大师的高足慈庄法师、慈惠法师的佛学心灵励志的机锋妙语,以人间佛教的弘法精神,为当下世人因欲望、执念、迷障、焦虑而干涸的心田,引来股股清泉,启迪人们做人、做事的智慧,以大自在的心境中,取得人生的成就
沈阳慈恩寺是东北三省四大佛教寺院丛林之一。慈恩寺相传始建于唐代,迄今约千余年历史。清顺治、道光及民国年间均有扩建和重修。寺院收藏有大量珍贵的佛教经卷、碑刻等文物。慈恩寺作为辽宁省的佛教中心,在全省、全东北乃至全国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力。由于种种原因,慈恩寺的史料零落,不系统、不连贯,甚至重要的部分有缺失,如不尽快编修慈恩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