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全称《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传》,是中华古籍中辉炳千秋的重要文献。“春秋”本来是中国古代纪事史书的通称,各国都有自己的《春秋》,因为现在流传下来的只有鲁国的《春秋》,所以《春秋》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鲁《春秋》的专用名词。《春秋》的作者一向认为是孔子,说是哀公十四年,西狩获麟,孔子有感于自己的道义不行于天下,所以取
左传/中华国学经典全民阅读书库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的远古时代,天和地还没有分开,整个宇宙一段混沌,就像个大鸡蛋。在这个大鸡蛋里,孕育着人类的始祖--盘古。
《张广志论学杂著选辑》一书是张广志先生从事学术研究以来主要成果的汇集之作,共分四辑,分别为奴隶社会并非人类历史发展必经阶段研究、中国古史传说时代研究、三代及相关古史研究、与毛泽东讨论“对立面的统一性”及“十月革命后民族民主革命的性质及所属阵线”问题。《张广志论学杂著选辑》内容既包括“无奴说”的代表性研究成果,也有关于三
在高等学校历史系以及文科教学中,《中国古代史》(上)(第4版)是相当重要的一门课程。在长期的教学实践里,我系对于这门课程的改革进行过许多探索,撰著一部既有相当学术水平,又适合教学需要的《中国古代史》(上)(第4版)教材,是我们长期努力的一个目标。在《中国古代史(上第4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的撰著过
《中国古代文化三十讲》主要收录了作者在研读中国古代历史时所撰写的三十余篇文章,内容涵盖较广,涉及古代的天文知识、职官知识、避讳知识、典章制度、风尚习俗、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讲解古代文化常识,介绍文史典籍阅读必备的基础知识,读起来生动有趣。
本书原为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大的中国通史教材,描述了中国历史变迁的主要关节,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宗教、文化、思想等诸多领域。讲授对象主要为非历史专业的学生,因其广博而不失精细的特点,受众多学生的追捧,常常是“听者盈门,济济一堂”。无论史学观点还是编纂方式,本书均不同于其他通史,特别与当时盛行的“考证派”大相径庭,反映了作
夏商周三代纪年问题一直是中国先秦史学界的基本问题之一,从古至今,文献记载众多,但也众说纷纭,难有定论,并因此有了夏商周断代工程。"断代工程"初步结论是克商在公元前1046年。"断代工程"采用"月相四分"甚至"二分"说,抛弃月相定点,自不可信。也与古人之说相去七十余年,国内外质疑甚多。本研究以众多例证,用"三重证据法"(
《中西早期历史比较研究》所收为作者于2004-2014年写成的四篇学术论文。其中,第一篇考察了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运动,对这种特有的文化现象出现的原因、影响等进行了学术分析。第二篇用案例的形式来说明黄帝与炎帝历史文化的同与异,对防风氏的起源,以及祭汤祈雨和民众精神文化的关系予以剖析。第三篇从德、政、刑的角度人手,探讨引礼
本书为历史学院著名历史学者黎虎老师,秦汉史研究论文集,精选其一生研究成果,黎虎先生从事高等教育近半个世纪,一直致力于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与研究,在史学研究方面硕果累累,成绩卓著,是海内外颇有影响的著名史学家。本书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