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经济史/杭州历史文化研究丛书》的写作是以宋代为中心展开的,通过对史料清理和解读,以宋代近世说为发生框架似合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经济、现代社会、现代文化和公民社会没有建立起来,更无从说后现代。因此,本书特别重视晚清民国以来的现代化问题,将它作为另一个写作立足点。而在这种意义上,宋代突变性的近世化仍然别具启示价值。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系列报告”为“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项目号13@ZH001)、“社科院创新工程重大专项”。本书为系列之一。 本卷通过对贵州三都水族地区的田野调查,结合社会学问卷调查方式和国情调研、社会调查方式,全面系统反映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历史与发展现状,客观系统地反映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系列报告”为“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项目号13@ZH001)、“社科院创新工程重大专项”。本书为系列之一。 本卷通过对青海土族自治县的田野调查,结合社会学问卷调查方式和国情调研、社会调查方式,全面系统反映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历史与发展现状,客观系统地反映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
《多民族聚居地区贫困治理的社会政策视角:以布朗山布朗族为例》借鉴西方福利三角理论中国家、市场和家庭作为福利提供方及组成的范式作为分析框架。当前,国内借鉴福利三角理论的研究虽有一些,但在社会一角大多仅限于公益组织,忽略了家庭、家族、邻里、社区的福利职能,这是片面借鉴西方、缺乏本土视角的结果,作者力图避免这一不足,提出以国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收敛模型及仿真研究》为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11YJA790221)资助下的最终成果,著作名称为《基于公平和效率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收敛的理论模型和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 本书围绕着缩小城乡居民收入问题,依托新型城镇化建设这一载体,分别从农业内部提高效率和从农业外“三农”倾斜的公平投资政策作为差距收缩路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地增长,我国原来已经形成的低端制造业和资源耗费型产业结构已不能支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得不进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因此需要分析我国产业政策发挥作用的环境和机制。本书首先分析企业自身参与产业转型升级的行为选择。其次,分析如果地方政府通过产业政策改变企业的成本或收益,企业参与产业转型升级的行为会发生怎样的改
《新兴经济体研究2015年第1辑:总第7辑》从专题论述、经贸关系与合作、结构调整、改革与发展和经济政策五个部分,研究新兴经济体的发展与改革问题,具体内容包括:俄罗斯经济陷入低速增长期的三大因素、微观视角下中国经济结构转型问题研究、新兴经济体产业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金砖国家创新竞争力比较研究、中国与主要创新型国家创新能力
《“食货派”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将食货派的政治与学术分开考察,把食货派创办的《食货》半月刊、天津《益世报?食货周刊》和南京《中央日报?食货周刊》,以及食货派出版的多部著作及他们在其他报刊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放在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史及整个中国近现代史学发展的脉络中加以考察,全面探讨食货派的史学成就及不足之处。一方面从纵向考
《中国经济改革的大逻辑》通过中国经济改革30余年的历程——从改革的起点,到市场化体制的逐步完善,再到进入深水区后的改革再出发,揭示出中国经济改革的六大逻辑:改革具有周期性,从快速推进到陷入僵局,改革须重建共识;改革是个系统工程,经济改革离不开其他领域的配套改革;改革、发展与稳定的三维统一,与西方主流理论更多强调效率的一
《西部开发新阶段促进势产业发展政策研究》通过收集处理全国、西部地区各省区市大量统计资料基础上,对西部开发头1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论述,对西部开发中还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剖析,并结合当时国际国内形势,明确提出西部开发已经进入“以市场为主导,以培育西部地区自身‘造血’为主,建立和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为重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