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聚焦、学术、创作与评论、展览、简帛、读书、记录几部分,内容包括:新的文化使命与书法评论研讨会纪要;坚持守正创新,开拓书法艺术新境界;加强书法评论工作,推动书法高质量发展;书法评论的文化使命;书法评论与文化传播研讨会综述;近年来若干书法现象及批评问题;书法的审美价值再探;气概与美学等。
本书由“书法理论”“书写实践”“作品鉴赏”三个部分组成。“书法理论”部分,梳理中国书法发展脉络,分析书法美学原理,通过由表及里的分析阐释,揭示中国书法文化的发展规律,展现书法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书写实践”部分,通过总结教学实践经验与书法教育研究成果,突破常规训练模式,构建更加科学高效的书写实践训练体系,从
白蕉是中国当代帖学书法大家,有相当影响力,本书是他的书论精华的集萃,功力深厚,论及了学习书法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如选帖问题、执笔问题、工具问题、运笔问题、结构问题、书病、书体、书髓等等,表现出自己鲜明的书学观点。本书配图丰富,较全面的展示了帖学书法的风貌。并配上大量古人书法名作和白蕉本人书法作品,内容丰富,对当代学习研究
本书以不同字体造型与细节在我们眼里会有怎样的观感以及如何微调文字造型,才能实现优美曲线和舒适排版为主轴,深入浅出地说明不受时代与制作方式限制的设计原则及手法。为使字型更接近设计师所想传达给读者的感受,本书讲解了大写字母、小写字母、数字、各种符号等的制作方法,无衬线体、衬线体等字体的风格,西文标识的设计要点,还以大量图例
《清华简字迹研究》:清华简的公布,丰富了我们对战国简尤其是古书简的认识。本书即是利用现代笔迹学原理,以清华简的抄写者为中心,对清华简一至七册各篇字迹进行分类研究。对清华简字迹特征的分析主要从竹简形制、概貌特征、运笔特征、文字写法及用法、篇题、标识符号、竹简的校补、编联等方面进行。通过对竹简形制及编联的研究,可以考察当时
本书系作者在研习伊书所辑字库的基础上增补而成,单字3000余,分为隶书和行草两种范本。此外,为了检索方便,采用拼音检索为主笔画为辅的方式。此书正式编辑从2019年开始,历时3年多,共收录伊氏书风字体两万余,既可作学伊的创临范本又可作研究者的辅助素材。
本书辑录严复临唐代褚遂良、怀仁、颜真卿、怀素等四家法帖四种,包括《文皇哀册》一组二件、《集王圣教序》一组、《争座位帖》一组五件及《论书帖》一组三件。前有《京兆丛书》总序一篇、专业介绍点评文章一篇,后附释文。
本书辑录严复所创作的条幅、对联、横披、册页、扇面等不同形式、不同书体的书法作品十七件(套),可见其不同时期书风的变化。前有《京兆丛书》总序一篇、专业介绍点评文章一篇,后附释文及严复印鉴、严复书学观等。
本书辑录严复临东晋王羲之及王氏一门书家法帖六种,包括《兰亭序》一组三件、《十七帖》一组四件、《秋月帖·都下帖》《万岁通天帖》《官奴帖》《鼎帖》等,前有《京兆丛书》总序一篇、专业介绍点评文章一篇,后附释文。
本书辑录严复临隋代僧智永、宋代赵构二人所书《千字文》两种五件,前有《京兆丛书》总序一篇、专业介绍点评文章一篇,后附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