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西安碑林全集》的《经幢卷》,由拓片照片及照片说明文字组成,图文并茂,是西安碑林博物馆所藏有文字经幢的汇总,共80余种,220余张图片。经幢文字为唐代墓葬制度、信仰、写经研究等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其幢身保存了大量唐代《陀罗尼经》或《金刚经》等文字,尤其其中一件《梵汉合文陀罗尼真言经幢》用古尼泊尔与汉译文各一行合刻而
本书是《西安碑林全集》的《画像石卷》,由拓片照片及照片说明文字组成,图文并茂,是西安碑林所藏陕北米脂、绥德等县征集和发掘所得画像石汇总,共150余种,200余张图片,典型体现了陕北画像石的特点。画像石墓在陕北流行的时间大致为整个东汉时期。画像内容有仙禽瑞兽、东王公西王母、历史故事、车马出行、生活场景等。这批陕北画像石资
本书的研究对象为大足观音造像,内容涉及了研究大足观音造像的目的和意义、大足观音单尊造像的考察、大足观音组合造像的考察、大足观音造像铭文考察以及造像的艺术赏析、兴盛的背景等,并配上精选了各个时期诸多具有代表性的造像图片约200幅,图文并茂地解读大足观音造像的文化内涵、艺术魅力及历史价值。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研究与展示》一书,集中收录了八路军太行纪念馆陈列展览部主任、研究馆员李东光教授长期从事八路军抗战历史研究和展示工作、精心撰写的26篇主要学术成果,共分文博论丛、军史研究、陈列展示、八路情怀4个部分,是我们新时代进行八路军抗战历史研究与展示工作的宝贵精神财富。
本刊为研究出土文献与古史问题的学者提供发布原创性成果、交流观点的平台。本刊倡导从文献实证的角度出发对出土材料与古史问题展开研究,常设“甲骨金文与古史研究”“简牍帛书与古史研究”“石刻文献与古史研究”“图像器物与古史研究”四类栏目,并设“考古发现”“学术书评”等专栏,凡主题相符、确有创见之成果,皆乐于刊用,尤其欢迎海内外
本书分为“丝路梵像”“事死如生”“生活器皿”“线刻图像”四个版块,分别阐述佛教石刻雕塑、陵墓石刻、日常生活、绘画艺术,以及从石刻文物中所引申出来的雕塑艺术、书法艺术、碑石传拓技艺等。佛教石刻有单体造像、造像碑、佛塔、经幢种类;陵墓石刻有地上陵墓石刻和地下陵墓石刻,包括石像生、碑石、墓志、画像石等;生活器皿包括香薰、酒器
本书收录了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朱雷先生关于敦煌吐鲁番文书整理与研究的论文,内容以敦煌吐鲁番出土文书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佛教写经、官私公文、户籍账簿、往来书信、买卖契约、石窟题记等史料,揭示自汉至唐时期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情况,同时对前贤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论证,为朱雷先生主要学术成果之集结。
本书以唐代渤海国境内出土的瓦作构件类遗物为研究对象,旨在透过瓦作建筑类遗存的表象获取全新的信息、构建全新的平台,拓展渤海文化研究的学术视野、完善渤海文化研究的认知空间、提升渤海文化研究的认识高度、充实渤海文化研究的话语体系。这是一个立足于考古发现、致力于多学科兼容并蓄的学术课题。对于渤海文化而言,瓦作产品、瓦作建筑均属
汉代社会信仰世界的变迁处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阶段。关于汉代社会的信仰世界,其内容十分丰富,层面也十分复杂。汉代的信仰乃至宗教问题,一向是历史学、宗教学、考古学、美术史、思想史、文学史乃至民俗学等相关学科关注的热点。本书为作者博士论文修改所得,聚焦于汉代昆仑图像、天门图像、西王母图像、天神图像与昆仑升仙信
本书为国家图书馆特藏珍贵古籍善本《簠斋藏古器物拓本》的首次原大、原色、原貌的全面整理出版,该善本亦为现存陈介祺古器物拓本中最全、最佳本,原拓本两函40册装,收录商至隋唐时期古器物拓本1200件,为研究陈介祺及晚清近现代金石学、考古学极为重要、珍稀的善本资源。该项目由中国美术学院汉字文化研究所所长、古文字专家曹锦炎担任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