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是宋人杨仲良依据李焘的编年体史学巨著《续资治通鉴长编》编纂的一部关于北宋历史的纪事本末体史书。该书以北宋政治事件为主线,将北宋主要政治事件和主要制度变革基本囊括,且各个事件叙事相对完整。本项目共一百五十卷,采用繁体字进行点校和注释,点校工作采用的工作底本为广雅书局本,以宛委别藏丛书本为对校本,
本书作者深入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等国家和地区旅行,讲述当地的风俗习惯、历史文化、建筑、人文风情等。在旅游中,作者结合人文历史,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眼光观察世界、体验文明,并用大半生的读书心得和生活阅历,体悟异国风情,记述独特感受,抒发人文情怀。
本书是2001年至2003年间,作者率学生深入“成都市宽巷子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和“大慈寺历史文化保护区”作调查的成果。全书通过文字、照片、测绘图等内容,探讨和讲述了宽窄巷子的演变发展、民居原貌、住户情况等。
礼学与制度是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大经大法。随着新材料、新方法的出现,礼学与制度研究需要推陈出新。本书从历史学、考古学、经学、文献学等不同视角,以礼学与制度为研究论题,运用甲骨卜辞、出土礼器、秦汉简牍等新材料,考释与考证并举,提出先秦秦汉礼制新问题;从日常与微观史的角度解读汉碑与六朝礼制材料,抉发礼学与制度的深层意涵;对三《
《乾隆高州府志》为粤西府县旧志丛书之一种,加上卷首凡十七卷,首列丛书总叙、凡例,后接本书前言、目录、卷首,卷首含重修志序二篇、旧志序五篇、本书凡例及续修姓氏。全书据《故宫珍本丛刊》影印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刻本点校整理而成。高州府历史悠久,明洪武元年(1368)置高州府,至明成化三年(1467),领茂名、电白、信宜
《定县八角廊汉墓竹简选粹》以1973年出土的已经碳化残碎的定县八角廊汉墓竹书为整理对象,利用最新的广域图像采集和竹简保护技术,从定县汉简中选取已经缀合且保存状况相对较好的竹简175支整理发表,收录竹简的广域图像、2.5倍放大图像及定县简初次整理时的释文卡片。内容包括《论语》《太公》《文子》《保傅》《哀公问五义》《六安王
本书为高校教材,主要内容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介绍了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典章制度、节庆民俗、哲学、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发展历史、成就与特点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在近现代的处境、在当代的功能定位及发展方向等,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植根基础与发展历程,理解传统文化表达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价值,增强文
《江安县历史文化》丛书(全六册)是中共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委宣传部牵头组织编纂的一部历史文化丛书,目的是充分展示江安县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秀美山水和独特风情,进一步挖掘、整理和发展江安县新文化,提升江安县旅游的文化品位。本册为《民俗集韵》,力图全面展现江安这方热土独特的人文风俗风貌,分为岁时节庆、民间风俗习惯、民间文艺表
这是一部地方专志。自2009年启动,至2023年8月交付出版,历时十余年。历经启构、拟定篇目、资料收集、初稿编纂、送审把关、修改完善、定稿出版等阶段。自治区水利厅对本轮修志工作十分重视,专门召开会议做了部署安排。同时,决定成立《新疆通志·水利志(1986—2005)》编纂委员会。该志体例采用编、章节、目结构层次;采用体
本书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综述,主要论述中德纸质文物修复的异同,包括修复工具、修复材料、主要修复技术方面存在的差异,以及修复原则方面的日趋一致。第二部分为中国纸质文物修复,从中国纸质文物修复简史谈起,概述修复意义、修复基本程序,解读纸质文物的修复原则,对纸质文物修复技术进行全面的介绍,阐述纸质文物修复档案的制作,并予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