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庸关作为“控扼南北”的古今巨防,在历朝历代都占据着重要的战略位置,是各个时期的兵家必争之地。“居庸”一次最早见于战国时《吕氏春秋》,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作为长城沿线上一座边塞山地兵城,其历史的兴衰,使我们看到了2000年以来中国各时期、各朝代之间的斗争风云,看到边塞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看到中华民族融合的发展进程。
本书是继《铭记与传承:天津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之后,《城市规划研究丛书》又一部以大运河(天津段)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为主题的四色图文书。全书共分上中下三篇、十章,包括大运河(天津段)的基本特征、大运河(天津段)的溯源与变迁、大运河(天津段)的价值评估、大运河(天津段)的文化遗产保护、运河水工遗存的保护与利用、运河附属遗存
本书围绕多层次户外步道体系,遴选100条独具特色的步道,从历史文化、风物景观、城市风采、博物研习、郊野远足五个类别,详细解读每条步道的行走信息与人文故事,秉承一条步道一个故事,一百条步道读懂深圳的原则,立体化、视觉化、故事化呈现深圳特色步道。
本书以长城的建筑为对象,通过对中国长城与海外长城,特别是英国哈德良长城等的比较,介绍了中外长城的建筑构造、防御体系、辅助系统等,配以大量的建筑照片、工程实测三视图、三维复原图,力求给读者一个全新的长城建筑解读。全书通过中外长城的比较,突出了中国长城在世界的影响。
本书基于大量散存于海內外的文物文献与遗址遗迹资料,图文并茂历史地展现了圆明园的恢弘画卷;结合具体细致的景物建造典故及文化內涵的介绍,生动再现了圆明园精湛的皇家园林艺术,及其巧夺天工的建造史。
本书分为地理认知与地域形象和环境适应与社会变迁两编。具体内容包括:历史时期南方地区“早天之地”形象的流播;明清时期地方官绅对南方乡土形象的重塑——以岭南地区为视角;由模糊到清晰——历史时期对红水河流域地理认识;地域形象与中国古代边疆的经略;中国古代边疆地区的地域形象与边疆建设等。
本书系刘敦桢著作,该书分总论和实例两部分,总论中提纲挈领,阐述了如何从园林布局、理水、叠山、建筑、花木等方面,营造出写意的山水园林,实例则列举拙政园、留园、狮子林等十五处典型园林,说明面积大小对园林布局、营造方法的影响。与文字内容相对应,书中附有800余张照片及绘稿。本书创作始于1953年,初稿定于1960年,1973
本书分为上下辑,上辑以桂林老盐街为主,有老盐街的历史考证、前世今生、名人轶事以及老街坊旧事与追忆;下辑为老盐街周边街巷漫议,涵盖老盐街周边商业、文化与名人等内容,涉及文教街、艺术馆、东西巷、逍遥楼等地以及谢和赓、马君武、岑春煊等名人。上下两部分共同构筑了以老盐街为中心,辐射周边的地域、文化、商业、名人等鲜活的市井画卷。
本书以历代水井普查成果为基础,从绍兴6个区、县(市)选取历史文化厚重又有典型性的120口古井,它们中有最具有文化气息的清白泉井,最有历史价值和传奇色彩的舜井,自公元239年至今仍在使用的上方井。从数量和历史文化积淀来说,绍兴堪称古井之乡。书稿以图文并茂和古井资料列表的形式向读者展现。本书将为助推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诗路
加蓬位于非洲中部,跨越赤道,西濒大西洋,东、南与刚果(布)为邻,北与喀麦隆、赤道几内亚交界。1960年8月17日宣告独立。近年来,加蓬政府积极实施经济多元化战略,着力发展农、林、渔和旅游业,鼓励发展中小企业。奉行开放、不结盟、国际合作和睦邻友好政策,呼吁非洲团结,主张通过对话、和解、协商方式解决世界和地区冲突。本书属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