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十章,内容包括:海洋产业空间布局优化机理;区域海洋产业空间布局优化;海洋渔业空间布局优化;海洋交通运输业空间布局优化;海洋油气空间布局优化等。
《三亚蜈支洲岛珊瑚礁的现状、生态修复及保护对策》阐述了三亚娱支洲岛珊珊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分布。其中,造礁石珊珊13科40属90种,多孔腿2种:海参11种,海胆7种,海星5种,碎碟2种,海螺8种;珊珊礁鱼类33科52属75种。书末为所述大部分海洋生物配有彩色实拍照片,便于图文对照。《三亚蜈支洲岛珊瑚礁的现状、生态修
本书共分11章,第1章为绪论,第2-5章为理论基础,第6-10章为海洋工程结构,第11章为海洋工程结构设计及相关问题。分别阐述了海洋工程结构概述、海洋工程环境载荷、海洋工程桩土基础、材料与腐蚀、物理模型试验、钢质导管架平台、自升式平台、浮式海洋平台、海洋工程船舶、立管系统及海洋工程设计安全环保与道德等内容。
本书为当前海洋权益保障、海洋文化研究提供历史文献参照和依据,在中国由海洋大国迈向海洋强国的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内容包括:海洋史地文献研究;海洋交通文献研究;海洋军事文献研究等。
《同济博士论丛:长江入海沉积物中的铁循环过程与环境示踪意义》通过多种分析技术结合的方式,研究长江水系沉积物中Fe元素在时空上的变化特征。以Fe元素作为具有普遍性意义的标识物或环境替代性指标,从河流沉积物质源汇过程入手,研究其在流域风化剥蚀、河流搬运入海过程中的地球化学循环特征,及其对流域风化环境的响应。《同济博士论丛: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可以理解为是由海员、货轮、港口和航线编织而成的一个互联互通、互利共赢的庞大网络。港口与航线构成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点与线,而海员则是奔跑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的筑梦英雄。作者于2017年4月搭乘中远荷兰号远洋货轮从上海洋山深水港起锚,历时21天,航行近8000海里,完成了一次21世纪海上丝绸
本书为读者提供了政策制定和分析的基础性知识,介绍了政策(包括法律机制)是如何被应用到世界各地的海洋环境之中。本书对海洋政策,包括环保、渔业、交通运输、能源、采矿和气候变化的各个方面进行一次系统性地梳理和回顾。本书以海洋环境的结构和功能的生物物理概况开始,特别强调了管理海洋环境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对国际法的产生和作用进
本书是一本综合的海底沉积物声学特性测量技术、海底沉积物声波传播理论研究、地声模型研究的书籍。共分为两篇,第一篇为海底沉积物地声属性测量技术及应用,主要介绍海底沉积物声学特性预测理论模型、海底沉积物取样样品测试技术、海底沉积物声学特性原位测量技术、液压式海底沉积声学原位测量系统研制、地声反演技术以及地声属性测量技术应用及
借鉴与提升-(——澳大利亚海洋文化发展及启示)
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的理论、技术经过实践检验,具有良好的应用。《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的理论与实践:以河北省为例》提供的相关研究成果已于2008年年底提交河北省海洋局应用。2009年4月15日渤海遭受一次强温带风暴潮过程,沧州市海洋环境监测站根据风暴潮灾害风险图,启动相应的灾害应急预案,第一时间将预警通报给预计受影响地区的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