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传承数千年,博大精深,中国人数千年来总结的建功立业之道、修身处世之法,都凝结其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行为方式以及人生际遇。当世界普遍出现反思传统、走向自然、文化回归的思潮,国学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热点,徐兵智、谢寒梅主编的这本《受益一生的北大国学课》则是立足于北大各位先哲、国学大师对诸多国学典籍的讲解和梳
国学,通常相对于“西学”而言,义同“国故”。尽管学术界对其范围所说不一,但大致涉及了中国古代经史子集中一些最基本、最重要的作品,其内容涉及哲学、历史、政治、伦理、教育、文化、艺术、语言、地理、科技等。为了便于读者了解和鉴赏国学中的一些代表性作品,本书选取国学名篇共200余篇,加以注释及赏析。所选作品主要以思想性、经典性
中国的国学博大精深,是我国古代先人留下来的宝贵智慧财富。据此,上海辞书出版社推出《简明国学常识辞典》一书,由章人英、夏乃儒任主编。章人英是国学方面的专家,由他担任主编,使《简明国学常识辞典》更具权威性。对国学爱好者和普通读者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和极强的参考价值。本书选取国学常识方面的术语、学说、学派、人物、著作、刊物、组
“国学”一说。最早见于近代思想家章太炎先生的《国故论衡》。顾名思义,“国学”就是中国之学,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中创造的文化。国学堪称中国人的性命之学,中华文化的学术基础、固本之学,是全面增加文化素养的学问。中华国学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是数千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的高度提炼和总结。千百年来,国学已经渗透
《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晓岚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费时十三年编成。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共有3500多种书,7.9万卷,3.6万册,约8亿字,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当年,乾隆皇帝命人手抄了7部《四库全书》,下令分别藏于全国各地。先抄好的四部分贮紫
为了使中华传统国学精髓深入人心,《国学大智慧》按照经学、史学、子学、诗学、蒙学、养生、处世、资政等八个方面重新梳理了国学经典,把五术、六艺、诸子百家中的文艺、文化知识科学化的复兴起来、现代化起来,全书囊括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哲学发展脉络。
《域外汉籍珍本文库·第四辑·集部》共含30册,为影印古籍,尽力展现原书原貌,选取域外汉文典籍中价值较高、品相较好者,以四拼一形式出版,从而嘉惠学林。第四辑·集部所选汉籍主要来源于日本、美国等多个国家的公立图书馆。本丛书所收文献,计有80余种,以文人文集为主,分中国文集、日本汉文诗集两大类。中国文集中,不仅有存世珍罕的宋
黄高才编著的这本《国学概论》在准确定义国学概念的基础上,清晰地描述了国学的内容架构,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详尽地讲述了国学的基础知识,阐述了构成国学的各部分内容在人们思维品提升、人格完善、创造意识和进取精神培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本书图文并茂,编排精美,既可作为高等院校人文教育通识课的教材,也可以作为具有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
以时间为轴,以儒释道艺经典为纲以儒做人、以释见性、以道明德、以艺修身经史合参,剖析当下众人之惑范曾,中国当代最负盛名的学者、书画家、诗人,他潜心研究国学经典,其诗书画作品是吸收了儒家、释家和道家的精华后的集大成之作,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守望者。古稀之年,范曾希望将一生之所学欲与世人分享,以一已之余力弘扬和推广中国文化。
《国学常识》是一本面向普通读者的入门读物,介绍了中国古代的语言文字、考证学、考古学、经学、史学、哲学、文学、科学及艺术等学术的演变,并评述了各学术派别及其代表性人物,内容通俗流畅,要点完备,条理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