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充分反映研究团队对中国山地经济理论与实践探索的历史过程,《中国山地经济理论与实践探索》从时间上划分为四个阶段,并围绕区域发展战略进行相关问题的研究:第一阶段1997-2001年,对重庆市国家级、市级贫困县的研究;第二阶段2002-2006年,对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的研究;第三阶段2007-2011年,对武陵山民族地区
本书围绕“武汉·中国宝谷”的架构、缘起、空间格局、产业发展模式而展开,有助于读者全面系统地认识了解“武汉中国宝谷”。全书包括“宝谷之梦——宝谷架构、日思夜梦——宝谷缘起、七彩空间——空间格局、绚丽产业——集群发展、吹响集结号——政府引导、全员总动员——ê
《中国消费经济研究报告(2014)》力求数据翔实、图表清晰、分析合理且预测准确,旨在为国家决策部门提供客观的依据,为相关研究机构提供一个共同交流的平台,为中国市场、产业和外资外贸健康发展献计献策。
南通大学江苏沿海沿江发展研究院也根据沿海沿江发展的新需要,组织了高水平、多层次的系列课题研究。成长春、周威平主编的这本《2013年江苏沿海沿江发展研究报告集》共收录了本研究院的相关研究成果22篇。这些研究成果针对江苏沿海沿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展开研究,充分体现了南通大学“服务社会”的办学功能。
2013年,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中国梦”,不仅在中国人民心中引起强烈的共鸣,而且在国际社会引起广泛的关注。“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从苦难中开始的追求,在崛起中规划的目标,其道路和趋势都表明,国际地位的提升是其集中体现。本书以“追梦中国”为年度主题,聚焦2013年度中国对外政治经济关系各方面的重要进展,系统解读“中国梦”的核心
孟夏主编的《亚太区域经济合作发展报告(2014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系列发展报告)》是目前我国研究亚太区域经济合作问题的标志性学术成果。该报告每年度的选题都具有很强的前瞻性,有助于读者把握亚太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前沿问题。研究报告将理论、实证和政策分析密切结合,既体现出学术研究的特点,同时也注重为我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提供直接的
范恒山主编的《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利益平衡机制的思路与对策》以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利益平衡机制为主线,对区域利益平衡机制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包括构建中部地区利益平衡格局的政策安排和制度保障、中部地区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探索、跨地区投资利益分享的政策安排和制度设计、中部地区资源性产品输出和输入地与重要农产品产区和销区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实现国有经济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引导和控制需要有令人信服的中国特色国有经济理论作指导,这恰恰是积极探索国有经济发展与生产力相适应的结果。不论是国有经济是进还是退
作者从宏观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两个方面对中国的“幸福—收入之谜”的作用机制进行检验。首先,检验中国的收入状况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其次,检验中国的阶层固化、机会不均等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再次,检验政府质量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最后,检验中国式分权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
《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体系研究》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构建中国特色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研究”(批准号:07AJL009)的主要成果之一。作者胡军、覃成林等定义了区域协调发展概念,讨论了区域协调发展的内生性,重点提出了由市场机制、空间组织机制、合作机制、援助机制和治理机制所组成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体系,阐明了各个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