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与资本市场:马克思相对剩余价值理论再研究》依托马克思主义文本,致力于回到相对剩余价值理论的原点,深度解读古典马克思主义对相对剩余价值研究的脉络,首次彰显蕴含其中追逐与实现技术创新的隐意,探究资本市场筛选评价技术创新规律。《技术创新与资本市场:马克思相对剩余价值理论再研究》依托马克思主义文本,致力于回到相对剩余
本书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三部曲读本篇、问答篇、案例篇中的第二部,重点解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关键概念、议题和当代发展。本书紧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主线,以百问百答的形式,解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当代原理,回应新闻传播实践中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全书从九个方面展开,包括: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传媒与政治,传媒伦理与社
2018年是卡尔?马克思(1818-1883)诞辰200周年,《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17辑(2018年第2期)*个专题仍然是马克思主义的专题研究,共收录相关文章11篇,其中阿兰·巴迪欧的《我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一文、约翰?贝拉米?福斯特的《马克思主义与生态辩证法》一文和吴猛教授的《论恩格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思
该著作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就列宁关于俄国革命的战略策略思想、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思想、建设共产国际以及推进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思想、关于新经济政策的思想,阐述了新的学术观点;深入地研究、阐述和评价了斯大林的建设社会主义理论以及“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研究和阐述了20世纪20—50年代初苏联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以及取得的
本书是一本修订教材,作者在近年来经济政策以及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新发展的基础上,对前版《选读》进行了重编。全书分五部分,第一部分,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唯物史观的认识视角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资本论》第一卷(节选);第三部分《资本论》第二卷(节选);第四部分《资本论》第三卷(节选);第
本书从学习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出发,从弄清楚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眼里,唯物史观所说的物究竟是什么开始,深入探讨了马克思关于历史、个人、社会、人的本质、人的本性等等核心概念,跟随马克思和恩格斯进入唯物史观宏大雄伟的科学殿堂,总结出唯物史观建立的五个结论,并以此为基础得出以下结论:社会主义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从人本身开始的,即
开封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部主任,,199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政教专业,获哲学学士学位;2004年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学位,现任开封大学思政部主任。毕业以来,发表论文23篇,其中在中文核心发表13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省部级课题6项,市厅级课题20多项;专著1部,主编教材1部,副主编教材3部;河南省优秀思想
刘昱、陈海丰两位作者,尤其是陈海丰教授,几十年来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进行了深入的耕耘和研习,在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厘清了马克思主义文本视域下的政治经济学究竟是什么这个重大的理论问题。虽然是一家之言,但对于人们思考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真正意义上的政治经济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稿梳理挖掘了马克思市场批判的相关思想观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了理论资源;重点剖析马克思市场批判理论实践的相关模式,挖掘了社会主义探索去市场反市场近市场亲市场的逻辑结构,剖析社会主义实践模式特征与经验教训,为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模式建构提供实践指南。
本书稿约11万字,是一部关于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的研究著作。全书共包括五个章节。*章绪论是关于马克思博士论文的研究综述,全面梳理了目前学界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成果和基本水平。第二章马克思《博士论文》基调,从思想史的视角探讨了马克思之所以将古希腊自然哲学作为自己博士论文课题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