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学生有关思想政治方面的论文,包括: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视野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探析、习近平对党史国史的重要论断及其重大意义、何谓美好生活?——十九大报告中的伦理思想解析、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上篇)——问题与现状、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学习运动的方法及启示、《思想道
为持续加强对社会思潮的深入研究和辨析,帮助干部群众进一步增强鉴别力,提升免疫力,江苏省委宣传部在2014年组织编撰的通俗理论读物《社会思潮怎么看》的基础上,再次组织编写《社会思潮怎么看2》一书,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结合当代中国的理论创新和成功实践,跟踪分析社会思潮的新变化,透过其表象,把握其本质,研判其趋势,
本书围绕马克思主义信仰展开研究,澄清了若干相关问题:一是指出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概念确立的合法性依据,以及这一概念所包含的目标、理论、道路和人格四方面内容;二是总结归纳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在社会、组织和个体中的不同功能表现;三是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心理结构,指出它是需要、认知、情感和意志的统一体,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马克思主
本书是由2018年北京大学举办的第二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与会代表的发言论文中精选的部分论文,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人员按照不同的主题进行编辑而成。本书主要围绕马克思主义与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条主线,直面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复杂问题,研究和分享中国经验,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交流、传播与发展,推动世界文明的进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和全体干部依然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共产党人要把读马克思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本书分为十九讲,重点阐述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创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讲》是国内同类教材中优秀和经典的版本,力求从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去理清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主要线索,从文艺思潮、文艺运动、文艺史等方面阐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观点和见解的基本精神及其主要意义,以避免使某些理论观点和个别结论僵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本书共分为6章,内容包括:世界公民的全球眼光、中国文明和中国的社会历史结构、中国市场与世界经济的双向互动、对西方殖民侵略的揭露和鞭挞、开辟亚洲新纪元的曙光、邀请马克思恩格斯到中国来旅游。
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在当时的发展背景下,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革命和城市化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城乡结合思想和李比希的农业化学理论等为马克思、恩格斯提供了思想启示。马克思、恩格斯在前人的基础上,结合当时社会状况,深入分析西欧城乡
《资本论》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研究-(2017年全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术研讨会文集)
作者认为,马克思正义思想经历了萌芽、形成、发展和深化的过程。在萌芽时期,是对自由主义正义思想的崇尚与追寻;在形成时期,是在批判自由主义正义思想哲学基础上,确立了自己正义思想的唯物史观哲学基础,表现为正义哲学思想;在发展时期,是用唯物主义方法论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非正义性;在深化时期,通过对东方社会的研究,丰富和完善了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