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天柱:一个文化边陲的内地化轨迹及其历史逻辑、“峝苗砥柱”:一个地方俗语词的历史地理内涵、远古神韵:从考古遗存看史前至秦汉的天柱早期文明、土著与王朝之间:中古天柱史迹及其后世影响、从卫所到县治:近古天柱内地化的定局跃迁等。
本书分为五章,包括电子海图的发展、电子海图规范和要求、电子海图数据、电子海图系统软件和功能、使用ECDIS的风险。两个附录列出了截至本书出版时《海船船员考试大纲》和《海船船员培训大纲》对ECDIS理论知识和培训的要求。目前,ENC正在根据S-100标准进行生产,最终S-100ENC将取代S-57数据集。因此,本书加入了
本书收入了十余篇论文。塘栖古镇是明代兴起的江南商贸市镇,自明代中叶以来,当地人一直努力建构古镇和自己家族的历史,赵世瑜教授在查考有关塘栖的文献时,注意到塘栖水乡文字历史建构过程中士大夫所起的作用,他的论文论述了当地文人是如何通过日益士大夫化的塘栖叙事,制造出了一个与此前大相径庭的塘栖。胡箫白副教授的论文则围绕“不从,非
本书是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重走西北角”社会实践活动甘南线的行走记录。甘南线连续三年的“重走西北角”活动对甘南藏区的社会变迁和文化演变作了真实而生动的记录,它对了解甘南藏区社会文化的真实景象有着特殊的意义。本书详细而生动地展示了重走行程中甘南社会、经济、文化的历史发展和时代变革,其行程涵盖合作、夏河、卓尼、迭部等甘南
本辑为第8辑。设有经济与社会研究、思想与文化研究、政治与军事研究、研究述评和史料评介五个栏目。秉承“以中国的视野审看河南,用河南的事实解读中国,从厚重历史里延续中原文脉,在伟大现实中传承华夏文明”的宗旨,主要刊发中国近现代史领域的优秀学术成果,突出原创性、前沿性、系统性,同时适当刊载有关地方史研究的珍稀资料与口述史。
本书由三峡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湖北省三峡文化研究会主办,定位于挖掘三峡历史文化资源,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领域包括三峡历史文化、三峡区域经济,内容涉及三峡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的相关学术成果。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历史文献法、田野调查法、跨学科交叉研究法等。本书选取稿件唯学术标准,奉行开放性编辑方针,专题论文、问
本书是六合区现存最早的官修志书,成书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该志叙事简雅,保存了六合县明代嘉靖之前大量文献资料,特别是详细记述了明朝建国以后六合县的政治、经济、军事、特产、文化发展情况,为后人了解六合的建置、税赋、保卫、艺文等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对研究六合及南京地区,甚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人文历史、政治经济、地理物产
千百年来,福建人在历史长河中寻觅和践行发展之道,形成了崇高的精神理想与价值追求,造就了闪光的思想、革命的贡献、先进的发明、精湛的技艺、非凡的创造,被统称为闽人智慧。本书为闽人智慧丛书之分册,主要呈现历史长河中人杰地灵的福建,全书或撷取福建历史上具有大思想、大智慧,作出大贡献的人物,讲述他们的先进思想与动人故事,或呈现历
本书主要收录整理了民国时期的《豫河志》《洪洞县水利志补》《贻谷督办内蒙垦务记》《王同春开发河套记》四种文献。在中国历史上民国时期是从古代传统水利到现代水利转变的重要时期,也是当代水利史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这一时期引进吸收西方先进科学思想和理论,并在测量技术、水文观测、引进新型建筑材料、制定水利发展规划和法律制度、培养新
本书是一本通俗、休闲读物,既尊重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更着重其可读性。从史前、都城、佛教、科教、革命等五个方面的文化遗产,力图运用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语言,介绍南京文化精粹,阐释古都文化魅力。书中引用了部分已经出版或发表的关于南京历史、文化、艺术、科学的专著、志书、文章、图片等相关资料,与文字配合方便读者了解,增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