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市场国家要改变过度依赖发达经济体的增长模式,必须推动自身增长模式和经济结构的深层次转型。发展中国家需要适当提高本国宏观经济金融政策的灵活性,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转型,稳步推进金融改革,提高金融机构防范和应对风险的能力。在社会发展形势、金融生态环境和银行监管改革等因素驱动下,商业银行承担的任务、发展方式以及商业模式都将发
《当代社会科学学术文库: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拉美地区经济一体化》主要内容包括西蒙玻利瓦尔的大陆团结、联合反殖思想;普雷维什的中心一外围论中实行地区一体化的主张;全球化时代的一体化理论探索——开放的地区主义;拉美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历史等。
本书以中国产业结构为分析对象,结合世界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设定了产业结构优化的一般模型,具体分析了产业结构优化的内容,阐述了产业结构优化的基本原则。
本书就经济竞争力、社会保障建设、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服务业等构建了一套评估指标体系,并分别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总结了中原经济区2012年的发展状况,展望其发展趋势,并提出了建言。
本书在实证分析联合国机制、国际金融机制、经合组织等三大国际减贫机制对非洲援助的基础上,提出了研究问题:援助为何无法实现国际机制的减贫目标。联合国、世界银行、经合组织等对非洲贫穷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官方发展援助,但非洲仍然无法按期实现千年发展目标。本书认为,国际减贫机制的重叠结构导致非洲无法实现减贫目标。
本书立足于“一线三点”的基本认识构架,对中国长期增长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一线”即长期增长曲线,包括经济增长的阶段性、生产函数弹性参数变化、要素非线性动态等,“三点”即效率、结构和转型,包括长期增长过程中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产业和人口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增长方式转变等。这种方法把研究着力点直接放在长期增长规律及问题的
本书为“东北蓝皮书”连续出版的第9本,书中文章立足于东北地区的大区域视野,尤其关注了三省一区的发展平衡、资源整合等情况,全面地反映了东北地区经济、社会改革的发展现状。
本书以21世纪初以来的美国与世界主要经济体间的贸易失衡为研究对象,重点突出中美贸易失衡,在具体分析全球贸易失衡的现状、特点及对贸易各方影响的基础上,探讨全球贸易失衡中的利益分配格局,及全球贸易失衡治理对主要贸易失衡方利益的影响,最终系统总结中国互利共赢贸易开放战略的理论内涵,提出中国参与全球贸易失衡治理的利益关注点和具
党的十八大后,党和政府明智果敢地发出了“美丽中国”和“中国梦”的时代强音,首次提出了“生态文明”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五位一体”的全新发展战略格局。本书展现给读者的正是这样一幅从“资源生态效益”出发,追求实现生态强国之梦的美丽图景:结合生态文明建设所涉及的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精选十个富有创新性的专题,统分结合,
本书是对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长期跟踪研究和深入分析的成果,是作者多年亲身参与和积极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本书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证、论述和数据、国内和国际等多维度、多层次出发,对为什么中国必须坚持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对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和主要内容、对中国垄断的特点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