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年谱长编(套装上下册)》对曹禺一生的生活、创作和工作经历做出全面而详细的记录,几乎将一切蛛丝马迹的资料都尽收其中,并重视对曹禺生活转折点的展示,以此探寻曹禺重点剧作的创作动因、题材来源、写作过程等,揭示他苦闷心灵的原因和内涵,并从侧面展示了一代知识分子思想的历程和悲剧命运。在资料收集方面,曹禺著作、有关诗文、杂史
本书列入“光荣岁月”丛书。是《吕梁英雄传》作者马烽的回忆录,记述了其从童年到从军抗战及建国后等一生经历,特别是创作经典抗战小说《吕梁英雄传》的经过,很能给读者启发。
本书为怀念杨绛的纪念文集,共收文章四十篇。其中既有政界显要和文化名人,也有研究人员和杨绛的亲友。这些文章对杨绛的散文、小说、评论、戏剧等各种体裁进行了分析和评论,杨绛的亲友对杨绛的生活起居、性格习惯做了介绍和回忆;本书对杨绛的文学创作和思想发展做了全面的论述和总结。
《中国苏轼研究》收录海内外苏轼及三苏研究成果,注重资料与考据。 苏轼的诗文词赋、书法绘画,在才俊辈出的宋代均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苏轼独出心裁的创作,为后世留下累累硕果;苏轼独特的思想和人格的魅力,同样呈现出丰厚的“中国特色”。苏轼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文化名人,他
《资料丛刊:地方志人物传记(华中卷套装共100册)》收錄了河南、湖北、湖南三省方志三百餘種,所收资料的门类大致包括:各类人物传记,一般分名宦、乡宦、仕进、孝友、节烈、耆旧、寿民、方伎、流寓等;各种表志,如职官表、选举表等;另有金石、艺文类中的墓志、传记等。
郭可信在抗战时期,血气方刚,有上战场杀鬼子的勇气。在国外留学多年,1956年听到新中国向科学进军的召唤,立即回归。郭可信是晶体学家,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创始人之一。于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他在学术上务实求真,不畏**,而且视野广阔,及时选准研究方向,既勃勃雄心,又一丝不苟地部署和治学,带领中国电子显微学界走
安祈,剧作家。浙江人,1955年生于台北。台湾大学中文博士(1985),现为台湾大学戏剧学系特聘教授,国光剧团客席艺术总监。1985至2009为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出版学术专书多本,学术研究获国科会杰出奖,胡适学术讲座,国科会特殊优秀人才。1985年起为郭小庄、吴兴国等编剧,《孔雀胆》、《袁崇焕》、《红楼梦》、《王子复
本书追溯了道家贵生观的创立与关注领域,分别探究了老子的“贵生”政治观、庄子的“贵生”人生观、杨朱的“贵生”价值观;追溯了儒家贵生观的政治与人生取向括夫妻之道的“贵生”伦理、三口之家的“贵生”关系、古代群体的“贵生”秩序;追溯了佛教“贵生”对生存价值μ
《明季肇庆知府王泮史海钩沉》是对历史人物王泮进行研究的一部学术文集。王泮,字宗鲁,浙江山阴人,明代万历年间曾任肇庆知府,颇有政声。尤其是在利玛窦在肇庆传教期间,二者有不少互相交流与帮助。关于王泮事迹及其诗文,散见于《明神宗实录》、“地方志”等典籍之中,至今尚未系统整理。《明季肇庆知府王泮史海钩沉》就相关史实进行考证,整
本书中,五十余位唐代诗人的故事,展开了关于诗人的生存境况、诗歌的创作契机、士人的命运遭际的观照;一部唐代的诗歌史、社会史、士人心态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