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揭开了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序幕,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的标志性事件,新一轮对外开放究竟“新”在哪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又如何体现这个“新”的内涵,本书对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服务业开放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中国(上海)自
中俄地区合作指的是中国东北和俄罗斯的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的区域合作,该区域的合作是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该区域的合作研究揭示了中国在与周边国家合作中的客观规律。在《中俄地区合作新模式的区域效应》一书中,作者首次提出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东部地区通过开展以技术贸易为先导的产业合作,共同构建中俄地方国际化产
本书以“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研究对象,围绕“新常态下资源型经济结构均衡发展”年度研究主题,致力于探索资源型地区结构均衡发展的新思维、新动力、新机制、新路径和新模式,对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快山西“六大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具有理论支撑的可操作性政策建议。
2007-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一直处于亚健康状态;7年过去了,世界经济为何仍没能出现强劲复苏?这种状态很有可能将继续持续下去,而我们该怎么办?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经济评论家、《金融时报》副主编马丁·沃尔夫的新书《转型与冲击》,首次从历史和全球的视角,阐释了这场危机教给我们的经验和教训,以及当前世界经济与政治版图
《基于跨越式发展的兵团“三化”协调发展研究》首先从“三化”协调发展的内涵及理论基础出发,通过“三化”(工业化、农业化、城镇现代化)协调发展对兵团经济发展的贡献分析、“三化”发展的历程及其发展的现状分析,初步探讨“三化”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协同推进面临的挑战,然后以系统协调的理论出发,通过构建“三化”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
本书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系列发展报告之一,主要分理论篇、现实篇、评价篇、发展篇和专题篇等五篇。主要内容则包括传统城镇化理论、发展模式及其困境,新型城镇化的科学内涵,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价方法,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回顾与现状,西部地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目标、路径及模式,陕西省农民市民化意愿调查研究报告等。
本书论述中国近代经济地理变迁的原因、历史过程与结果,各区域工农业和交通邮政金融等方面发生的重大的变迁、全新的中国经济地理格局以及区域差异的形成,并探讨影响中国近代经济地理形成的诸因素。
《中国民生指数研究报告2014》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全国人大财经委联合开展的“中国民生指数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全书共包括六大部分,即综合报告、专题报告、省域民生发展报告、典型产量大县民生状况调查报告、政策背景报告及与与调查有关的问卷、说明等附录部分。
《首都发展报告2015》是全面分析和研究首都区域发展的综合性报告,主要包括了:1.结合改革开放、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内外部环境变化,总结首都人口、经济、环境问题的现状和未来趋势,划分出首都城市发展历经的各个阶段及特征。2、对经济总量与结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预测;并详细探讨首都北京制造业的总体发展情况;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对非洲地区的开发区建设与发展、规划情况进行梳理、总结,对非洲地区借鉴中国模式建设开发区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可能性、可行性经验分析,对非洲未来开发区发展、建设与规划的具体模式、区位、政策、运行核管理架构和开发策略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对典型国家或者地区的开发区建设提出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