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大日本研究
《日本,解释的一个尝试》是小泉八云研究日本文化的集大成之作,他亦自称为研究日本的最后一份答卷。作者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洞见和深刻,全面探讨了神道及民间宗教观念在日本历史上的演变,追溯了日本民族性格的形成过程。这是西方解读日本异域文明根本动力的最早尝试,是以尊敬之忱对于非西方文化所做的礼赞。
本书是一部通俗史论,探讨的主题为世界文明史视野下的中华文明之产生、发展和重塑辉煌的问题。学术依据来源于东西文明比较研究中的史料。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归根结底取决于文明的新生;成为区域直至世界的文明中心,是一个民族崛起的最高标志。当一个民族曾经的辉煌化成历史,那么她的文明体系也一定先行衰落。在公元后的两千年里,中华汉唐帝
《东汉生死观》一书,原是余英时先生1962年在哈佛的博士论文,由杨联升先生指导。成书于1987年,在他博士论文修改稿的基础上,又加入了他1980年代的两篇论文。他运用了文献和考古材料,从社会上层与下层的两个角度,介绍了东汉的"生死"的观念。是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的力作。
余英时以汉代的贸易和扩张为中心,全面考察了汉代中国人与其他民族之间的对外关系,在广泛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中,重新审视了汉朝所面临的经济和军事问题,最终展现了一幅综合的汉代画卷。尽管写于1960年代,但该书对厘清诸多近年来的史学热点问题颇有裨益,如纳贡体系,余著依据当时政治、经济的现实背景对中国纳贡体系在汉代的建立与成长做了
《人文与理性的中国》一书,由19篇论文组成,涉及先秦到当代中国,体裁有专论、书评、条目和序跋,讨论的主题集中在中国思想史,具体内容如下:中国古代的轴心期突破、魏晋时期的个人主义和新道家运动、唐宋转型中的思想突破、清代儒家智识主义的兴起初论、对十七世纪中国思想转变的阐释、戴震与朱熹传统、戴震的选择、章学诚对抗戴震、、孙逸
《十字路口的中国史学》取名于余英时先生作为美国汉代研究文化团团长写成的同名总结报告,收入了访问活动与讨论日记,以及与主题相关的一篇专论。此书是1978年余英时先生作为“汉代研究”美国访华代表团团长的总结报告,以及由余先生汇总的代表团每日活动和讨论的分报告。从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余先生对史学性质、方法的基本看法,而且还能知
四种书是《十字路口的中国史学》《东汉生死观》《汉代贸易与扩张》《人文与理性的中国》。《十字路口的中国史学》取名于余英时先生作为美国汉代研究文化团团长写成的同名总结报告,收入了访问活动与讨论日记,以及与主题相关的一篇专论。《东汉生死观》运用了文献和考古材料,从社会上层与下层的两个角度,介绍了东汉的"生死"的观念。是中国古
《日本学研究论丛》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日语系编纂。本辑收录的论文主要是日语系在2013年月举办的“文化交流的过去?现在?未来”国际学术研论会的参会论文,另有日语系部分教师和博士生最近撰写的科研论文。既有一线教师的教学经验总结和教学改革建议,也有科研项目的研究成果,内容涵盖日语教学、日语能力测试改革、日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修
《韩国研究论丛》为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的连续性出版物,本辑为2014年第一辑,总第二十七辑。本辑论丛内容涵盖了理论探讨、历史问题研究、热点问题研究以及文学艺术等方面,基本反映了国内韩国学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为关心相关问题研究的人们提供了不少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