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从事针灸推拿临床及教学近30年,得拜王居易老师为师,收为入室弟子。随诊五年,将经络医学理论结合临床治疗,疗效突出。作者将临床心得及教学所得,进行整理。其中,《经络小神医诞生记》《车大姐的故事》在教学群中激起学生学习经络医学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本书可作为《经络医学概论》入门学员的学习参考用书。
本书分为七篇,第一篇为概论和生命源来,介绍了中医生理学的发展。第二篇为生理模型,介绍了中医生理学的模型。第三篇为脏象,介绍了中医生理学与脏象学说的关系。第四篇为气血精津液,介绍了气血精津液与中医生理学的关系。第五篇为经络。第六篇为天人相应。特点是中西汇通合论,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利于中西医学习。
本书为《中医临床必读丛书》之一,所论内容十分丰富,以人与自然统一观、阴阳学说、五行说、脏腑经络学为主线,论述摄生、脏腑、经络、病因、病机、治则、药物以及养生防病等各方面的关系,集医理、医论、医方于一体,突出阐发了古代的哲学思想,强调了人体内外统一的整体观念,从而成为中医基本理论的渊源。
本书共分十章,内容包括:阴阳五行、藏象、精气血津液、经络、病因、病机、诊法、辩证、防治原则等。
本书对仲景理法与临床诊疗做了深度阐释,尤其是独创性地以“人迎气口脉法”进行六经定位,并通过形、色、脉、证以验证,使得临床诊断精准明确,使得仲景的每个方剂在应用时都有了“明确方向”。书中还明确提出“脏、腑、经、络”的辨证层次,尤其对有些医师容易忽略的脏腑病、络脉病进行了诸多独创性地阐释与分析,扫除了一些临床“百思难得其解
《三部六病》是山西有名老中医刘绍武先生创立的医学理论。该理论是刘绍武先生研究《伤寒论》《内经》等中医理论和长期临床实践的总结,对于临床工作及探索中医现代化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三部六病》学说以《伤寒论》为依据,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参阅《内经》和有关著述,遵循对立统一规律,将人体划分为三个部分,即:表部、中部(半表半里部
《金匮要略》是中医临床经典之一,但其成书久远,流传版本多样,对其内容的理解尚不统一。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对《金匮要略》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至今仍是中医学者的重要工作。庞鹤教授曾跟从刘渡舟老专家学习中医经典与临床,并于早期从事《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的本科、研究生教学工作,对《金匮》学术思想体系、条文的理解掌握、古籍文献搜集
作者根据30余年的临床实践和学习心得,秉持“以经解经”的方法,以“气”的变化为基点,对《伤寒论》(赵开美刻本)原文逐条加以注释,并以“三部六病”学说为指导和现代人体解剖学为依据,统一划分三阴三阳六病证的疾病所在部位和治疗法则。本书通过严密论证,提出《伤寒论》中的“六经”乃“六病”,乃因发病的时间命名,此提法与前代伤寒“
皇汉医学丛书(十四册)
本书共分6篇,包括泛论先导篇、基础理论篇、诊法辨证篇、病症治法篇、经典各家篇、中药方剂篇。观全书悟变之论,大抵可分为4类。其一,对经典之论的悟变:中医学的经典之论,贯穿于中医学诸多理论之中,它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精髓。其二,对史说之观的悟变:古今名医,各具风格,然史说但述其奇,而不能全面观之,如对金元四大家的认识即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