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是一个崭新的概念,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应用学科,,主要研究人类经济活动地域体系的形成过程、结构特点和发展规律,包括经济活动的区位、空间组合类型和发展过程等内容。其显著特点是研究空间关系问题。四川省社科院曾于1985年组织编写了《重塑四川经济地理(套装共3册)》一书,用“经济地理”描绘经济发展蓝图,对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当代的重大成果,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前进的指南。这一重大成果的现实形式,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是理论和实践、主观和客观有机统一的历史过程,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性与中国共产党创造性相结合的产物。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三十余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实体,并有望在2020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实体。但是,在GDP增长的背后,越来越多的问题凸显出来。如何从经济大国变成经济强国?如何超越世界工厂阶段?作者直击中国经济中存在的严重问题,提出必须提高核心竞争力,完成产业链的升级,抓住第四次
与大多数关于中国的著作不同,迪利普·K.达斯编著的《中国经济的复兴》全面而权威地论述了中国经济的大多数领域。它既论述了中国的宏观经济、贸易、金融、农业、人口、中国同亚洲其他经济体和全球经济的关系等,深入地讨论了中国的储蓄、投资、金融、银行和货币等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也论述了由于贸易发展、金融流动、外商直接投资和地区
《改革只有进行时(对3个三中全会改革决定的回顾)》是资深经济学家高尚全同志对第十二届、十四届、十六届三中全会3个重大决定的起草背景、起草过程、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进行的深入研究。主要分为“前言:三中全会是开启新一轮改革的战略起点”“写出了一个政治经济学的初稿——对十二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回顾”“
《非均衡的中国经济》从政府、企业、市场三者关系的角度分析了资源配置、产业结构、制度创新和经济波动等问题,深入揭示了中国经济宏观和微观运行机制的特点,提出唯有通过所有制改革,使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才能适应价格改革的进程。该书对非均衡理论及国有企业活力问题的创新式研究,为中国1992年以来成功的所有制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
作者认为中国过去几十年的发展时期是一个“镀金时代”。在这段历史中,中国实现了真实的成长,同时也积聚了经济泡沫。作者把中国的增长秘笈归结为一个脱胎于较低生产力水平、僵硬计划管理体制的“史前经济体”,快速形成市场和资本的现代化过程。它压缩了超过200年的悲欢离合和生生灭灭,是一个从残酷野蛮、积累加速准备起飞的前现代,到狂飙
《当代社会科学学术文库·拉美国家扶贫政策研究:有条件现金转移支付计划》主要内容包括:拉美国家贫困状况及其特点、拉美国家社会贫困问题产生的根源、国际机构对拉美国家减贫问题的主张、拉美国家扶贫新思路——“有条件现金转移支付计划、有条件现金转移支付计划案例之一:墨西哥“机会计划”(前“教育、卫生和食品计划”)等。
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2020年中国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21世纪头20年的“中国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指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途径,改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动力。紧紧抓住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
以俄罗斯为主导的独联体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拥有技术熟练而又相对便宜的劳动力资源,是中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目标地。李建民等编著的《独联体国家投资环境研究》以俄罗斯及独联体国家的投资环境为研究对象,全面、系统、详细地论述了这一地区的投资环境和各项法规政策,为中国企业在这一地区的投资活动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