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营经济金融生态环境研究》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通过文献回顾、问卷调查等手段,运用数理模型分析、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浙江省民营经济发展和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经验、存在问题进行了系统探讨,并就相关制度的改进和优化提出建议。
《循环经济与湖北生态发展探索/湖北循环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年会论文集(2014)》以中部地区——湖北省区域生态发展和循环经济模式探讨为主题,集结了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湖北循环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湖北工业大学产业生态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等专家学者在湖北循环经济发展方面的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丰富了循环经济理论研究,可为推进湖北产业
贫困地区低碳发展研究课题组编著的《贫困地区低碳发展战略研究》分为六章。第一章内容摘要,对本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进行高度概括。第二章贫困地区低碳发展概述,首先从我国扶贫事业的历史沿革、我国贫困地区的现状与分类介绍我国的扶贫现状,并对国内外贫困地区低碳发展实践及政策进行总结,进而阐明我国扶贫所面临的新趋势、贫困地区低碳
瑟吉特·巴拉所著的《货币贬值通向繁荣之路》对一个多世纪的全球汇率管理与增长结果进行严格的认证分析。本书的主要结论是:实际汇率会受到名义汇率贬值的影响,且币值低估的确有助于增长,但如果太多的国家(尤其是大国)追求这种“以邻为壑”的政策,则全球经济体系将变得不稳定。
本书从德国的经济政策、欧债政策这两个角度对德国当代的经济治理思想做了多维度的分析。治理产生效率。中小企业促进和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改革中可以看到德国政府将政府的调控作用与市场化的运作结合起来,创造激励型国家模式的努力。“2010议程”则确立了将经济改革与社会政策改革相融合的路径,在欧债危机的负面性环境不利状况中,德国依靠
《中国经济学成长之路》集合了李扬、周叔莲、杨圣明、胡乃武、张占斌、常修泽等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对张卓元等著《新中国经济学史纲(1949—2011)》一书的评述,并就构建中国特色经济学话语体系建设这一主题,回顾了新中国经济学在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实践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取得一个又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的成长之路。
伴随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遭遇的诸多瓶颈,无不显现着区域的特色。跨入新世纪后,着眼于城乡、东中西两个层面的区域发展差距问题,我国开始全面推进区域统筹均衡发展模式。由此,区域经济成为学界和政界关注的焦点。据此,以区域经济发展的环境为基础,本书的研究工作大致从人口环境的评估、人力资本的经
《西部地区经济空间结构与潜力研究——以云南为例》尝试从经济空间结构、发展潜力、实践规划等三个方面,探讨西部地区省域空间的发展路径与规划。主要内容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阐明选题缘起和研究设计。第二部分为经济空间结构发展理论研究架构,以云南为例。第三部分为经济空间潜力的研究框架与实例。第四部分经济空间的优化,通过云南
本书致力于整理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的农业状况,分析地区内其他区域国际合作机制中的农业合作内容及其经验教训,研究上海合作组织农业合作与我国粮食安全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利用GM(1,1)模型预测未来增长潜力,思考如何更好地发挥我国在上海合作组织农业合作中的作用,增进区域农业发展,提高粮食安全水平,推动区域和平稳定发展。
本书以中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区为样本,以“连片特困区城镇化进程、路径与趋势”为主题,从新型城镇化强调“人口-产业-土地”综合协调发展的内涵出发,全面考察了14个连片特困区687个县(区、市)2004年以来人口城镇化、产业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进程及特征,并基于各连片特困区城镇化发展质量和时空演变趋势,结合扶贫攻坚与区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