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三编,共10章,从美学史、文论、美学原理研究三个方面呈现蒋孔阳的美学思想。学术思想:蒋孔阳美学是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美学问题的典范,弘扬蒋孔阳旗帜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美学,具有战略意义。学术创见:第一次系统梳理蒋孔阳的文艺理论研究方法论(第四章);第一次系统梳理蒋孔阳的形象思维论(第五章);第一次从解决“
现代性危机的一个核心是失去“心”,也可以说这是以失心为基础的意味(意韵、韵味)整体消失的危机。中国思想传统的核心是以本心为基础的“存心”“养心”“修心”“明心”。中国传统思想逻辑链条潜在而清晰:人道的最终精神依据在天,而宽泛之天的最终依据在于天道,天道之集中化内在化表达是天心,这是天之为天的本体核心,而其内化于人心即人
《中国美学》是由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美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期刊,内容以研究中国美学包括古代和现代两大部分为主,尤其侧重中国古代美学和审美文化的研究,兼及中西美学比较研究。 本辑栏目分为“中国审美意识生成”“古代审美文化研究”“古代美学思想研究”“中国现代美学研究”“中日美学交流”“中西美学比较研究”。其中部分栏目发表国
本书针对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特点,从形象设计概述出发,诠释了形象设计的发展简史、设计元素、形式美法则、构成及设计程序等内容。
本书是生命美学理论专著,是生命美学创始人潘知常教授关于审美活动的本体论内涵及其现代阐释的专著。本书关注美学的当代问题,即“美学何为”,作者从审美活动的历史发生、逻辑发生、外在辨析、内在描述、历史形态、逻辑形态等诸多方面,对审美活动古今形态与拓展形式进行审视、阐述。具有较高的美学研究价值。对于当代中国美学来说,生命美学的
本书研究了20世纪中下叶的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全书共五章内容。第一章分析了20世纪马克思美学思想的哲学背景,论述了葛兰西的哲学思想,以及卢卡奇的早期哲学思想。第二章论述了卢卡奇的美学思想,从审美反映、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等展开论述。第三章论述了20世纪德国、法国、英国的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第四章论述了杰姆逊与马克思主义阐
本书分上下编。上编为列宁的美学思想,下编为其他美学家的美学思想。上编论述了列宁美学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哲学基础;列宁美学思想的丰富内涵;列宁继承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贡献。下编其他美学家的美学思想,论述了斯大林、高尔基、沃罗夫斯基、卢那察尔斯基的美学思想,分别从他们美学思想的内容、方法论等方面做了阐述。斯大林的语言性质的辩证
本书以中外美术发展史为主线,采用中外美术史基础知识与美术作品鉴赏相结合的方式,把中外美术史和美术理论的研究成果糅合;采用纵向和横向结合的方式,对古今中外代表性美术作品、风格流派等,并结合其形成的时代背景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以深入浅出的文字进行了较为详实的赏析和评述,较好地将东西方美术进行了归纳、筛选、比较、整合。通过阅读
《众妙之门中国美感心态的深层结构》初版于1989年,是著名美学家、国内生命美学学派的领军人物潘知常教授在而立之年完成的一部关于中国审美心理的研究专著。作者从中国美感心态的深层结构的根本内涵生命意识开始,依次论及中国美感心态的深层结构的基本特色、忧患、悦乐、禅悦类型,以及中国美感心态的深层结构的集体感知、集体表象、历史功
本书是美学与艺术类的研究文集,全书共分若干个部分,分别为美学前沿、中国美学、西方美学、艺术设计美学、表演艺术美学、艺术评论、图书评论等。全书涉及如下问题:(1)学界翘楚对于美学与艺术基本问题的最新思考。如新实践美学的生活美学建构问题对当今美学问题具有开拓性的意义,提出了美学发展的新的方向与理论。(2)艺术理论的前沿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