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运行技术是实现航天器在复杂空间环境下独立、可靠运行的关键,而自主导航和自主诊断重构是其中的两大核心难题。本书提出了一类二阶动态系统诊断、重构和观测能力定量表征理论方法,创新发展了可诊断性、可重构性和可观测性理论,创新突破了自主诊断重构和自主导航技术,实现了理论发展、方法创新、技术突破和工程应用的完整闭环。
本书概要给出空间碎片问题和研究的全貌,从更高的视角、更宽的视野、更广泛的背景来审视空间碎片,讨论空间碎片领域各分支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并介绍我国的空间碎片研究概况、国外研究概况、空间碎片和军事的关系、空间态势感知等。
本书是航空航天新兴领域高等教育教材,系统性地介绍航天电子对抗技术、系统及应用等。全书共13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航天电子侦察原理与技术、航天电子侦察的雷达信号分析与处理技术、航天电子侦察的通信信号分析与处理技术、卫星通信对抗技术、卫星遥测遥控系统对抗技术、电子侦察卫星对抗技术、雷达成像侦察卫星对抗技术、光学成像侦察卫星
卫星星务和姿态控制系统设计与实验教程
本书针对动态复杂环境下低空飞行器(直升机、无人机等)操控的视景导航需求,充分利用我国遥感、导航、测绘、通信等领域卫星高速发展带来的信息优势,以构建满足低空飞行器遂行任务需求的可视化导航手段为目标,介绍基于卫星信息多源融合视景导航技术的相关研究,以提高低空飞行器在复杂气象和地形条件下执行多样化任务的能力,为低空飞行器三维
本书引领小读者踏上探索宇宙奥秘之旅,以苗苗收到《我的中国航天课》为起点,激发她对航天服的好奇。借助“神奇眼镜”,苗苗与数字航天员熊猫唐唐共游天宫空间站,首站节点 舱,揭秘其交通枢纽之秘。书中细述航天服多层构造:防护层抵御微流星尘,高强度纤维层轻盈而坚韧,隔热层反射高温辐射,气密层与限制层则确保生命安全。通过历史险情回
航天器电磁编队飞行是一种无推进剂消耗的编队飞行方式,它的工作原理是为每个航天器安装电磁线圈,通过不同航天器上电磁线圈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电磁力和电磁力矩控制航天器的相对运动。航天器电磁编队的控制过程无须消耗推进剂,且具有无羽流污染、控制力连续的优点,但电磁场的强非线性和位姿耦合也给编队动力学建模和控制带来挑战。 本书结合
本书从航天电子产品静电防护管理体系的组织、文件、策划、人员培训、防静电工作区(EPA)、包装、标识、采购和外包、监视和测量、审核、管理评审和改进12个体系要素角度,梳理总结出93个技术管理静电防护体系化运行中的典型问题案例,不仅为每个问题案例给出了切中肯綮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案,而且在航天精益质量管理、装备质量管理体系融
航天器飞行控制任务涉及航天系统工程的各组成部分,也贯穿航天器自发射入轨至返回离轨的全寿命阶段。本书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出发,紧密结合航天器飞行控制全过程,对航天器飞行控制任务实施过程中涉及的概念及基本原理进行较为系统全面的阐述。内容既涉及相关基础理论知识,也涵盖工程应用过程中的原理性阐述,注重理论与工程实际相结合,可作为从
针对复杂约束条件下多智能体网络协同控制设计与分析难题,本书基于作者长期从事的多智能体网络协同控制及在航天器姿态控制系统的应用等相关科研工作,从系统模型、网络拓扑结构、分布式控制方法等多个角度出发,系统解决了间断式通信、切换式拓扑结构、未知非线性系统动态、状态约束等因素下的协同控制问题,并以航天器编队飞行任务为背景,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