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人口原理》是英国人口学家马尔萨斯的重要作品,是社会学和人口学领域的经典著作。首次出版于1798年,主要包括如下内容:第一方面提出了构建人口理论的两个前提,第二方面提出了两个级数的理论,第三方面提出了通过被动性抑制人口和主动性抑制人口的方式来减少人口。《人口原理》对于人类文明、社会福利等方面做出了有价值的探
本书响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回应新时代我国老龄工作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将“健康老龄化”理念和“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要求深刻融入新时代中国城市治理与发展全过程、各方面,力求深刻阐述人口老龄化与中国城市治理、公共服务供给之间的科学关系。 本书构建并完善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健康老龄化指
本书以系统的视角审视当前的教育资源配置策略和目标。聚焦于根据教育需求变化动态调整教育资源配置,特别关注基础教育需求,这类需求对人口变化较为敏感。综合应用人口预测、最优控制、系统动力学等方法,通过构建理论模型,从整体角度、动态视角,剖析人口变化作为关键要素对教育资源配置的影响。重点探讨了教师资源在不同学龄人口变化模式下的
本书立足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文化人格的嬗变与重建,将进城农民工作为研究对象,凸显进城农民工参与、融入城市社区的积极—消极程度。将城市视为足够开放和足够现代的场域,弱化了其排斥性;将进城农民工社区融入的过程,看作一个城市人际互动网络中进城农民工方与城市方之间的合作博弈。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本质上是一个城市文化对农业转
城市群是中国经济最发达、人口流动频繁、人口集聚最高的重要场所,代表了中国城市发展的前进方向,其健康发展对中国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随着中国人口流动性的增强,人口流动与迁移空间格局产生新的变化,呈现出劳动力外流与回流并存的“双向化”特征;城市高质量发展也对城市群人口流动与分布提出新要求,需要从战略层面对城市群加以重视。因
《中国人口经济史(魏晋隋唐宋卷)》是该系列丛书的第2部,所涉足的科学领域是新兴边缘学科人口经济学的分支人口经济史,大致以公元5世纪到15世纪1100年间的中国经济发展和人口变动的历史脉络为导线,注重于中国的人口变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人口现象与经济现象的相互关系等,这是中国第一部中国古代人口经济史,写法新颖,构思严谨
《中国人口经济史(近代卷)》是《中国人口经济史》系列丛书的第4部,全书共分为7章,大致分析了公元17世纪中期到20世纪前半叶300年间的中国经济发展和人口变动的历史脉络,探讨了北洋政府时期、民国政府前十年、抗日战争时期的人口经济问题,注重于中国的人口变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人口现象与经济现象的相互关系等。 本书是中
《中国人口经济史(先秦秦汉卷)》是《中国人口经济史》系列丛书的第一部,全书共分为九章,大致以史前时期公元前1.2万年人类活动的起源为开端,论述了中国猿人的出现,中国原始人群的生活,原始公社社会的解体,探讨了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朝、汉朝的人口经济问题,注重于中国的人口变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人口现象与经济现象的
本书是《中国人口经济史》系列丛书的第5部,所涉足的科学领域是新兴边缘学科人口经济学的分支人口经济史,大致以建国以来70年间的中国经济发展和人口变动的历史脉络为导线,注重中国的人口变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人口现象与经济现象的相互关系等。全书共分为14章,第1章、第2章和第3章从总论的视野论述建国以来中国人口变化的模式、
本书是《中国人口经济史》系列丛书的第3部,所涉足的科学领域是新兴边缘学科人口经济学的分支人口经济史,大致以元朝的建立到清朝末期共640年间的中国经济发展和人口变动的历史脉络为导线,注重中国的人口变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人口现象与经济现象的相互关系等。全书共分为5章,第1章分析了元朝经济与人口变动,第2章简述了明朝的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