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针对水下隧道结构健康监测技术与应用展开论述,详细阐述了水下隧道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的背景与意义,在水下隧道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水下隧道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总体和硬件设计及软件平台开发、水下隧道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维护、水下隧道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升级改造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给出了水下隧道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在典型水下隧道
本书在北京市教委-北京市自然基金联合重点资助项目的基础上解决了始发与接收井GFRP筋基坑围护结构的设计问题、变形规律及洞口土体的稳定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并在工程中得到应用。本书侧重于基础理论和工程应用的介绍,定位于开阔工程技术人员的思路、提高工程技术人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对于提高盾构施工的安全性、地下工程
本书系统地介绍途径U隧道模型试验方案设计、基于侧向变形条件下傍山隧道的模型试验测试与分析、基于坡顶加载条件下傍山隧道的模型试验测试与分析,评价了傍山隧道衬砌的承载特性。
本书系统地介绍不同的超前探测方法及应用:不同探测方法的发展历史与现状;不同探测方法的基本原理;隧道空间地震波正演、隧道空间电磁波正演、隧道空间地震波数据处理方法和隧道空间最小二乘法地震波反演技术;野外工作方法、工程实践与应用和最近的研究进展等,并指出相关领域进一步研究的发展方向。本书内容主要涉及探测方法及其仪器、地球物
相比于海洋环境,内河具有河道窄、水深浅、流速大、季节性水位落差大、跨河桥梁等障碍物多、地质复杂多变等特点,因此内河沉管隧道建设面临干坞选址困难、管节浮运窗口期短、沉放精度控制难、无法利用大型专用水上作业设备等一系列挑战。本书作者结合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多年来对我国多座内河沉管隧道的研究、设计及建设成果,对沉管隧道
本书基于正习高速公路天城坝隧道工程实践,围绕隧道工程中遇到的煤与瓦斯突出,开展相关的预测与防治研究,进而总结形成一系列关键技术。全书共分13章,第1章绪论,第2章我国突出煤体分布特征,第3章煤与瓦斯突出统计特征,第4章煤与瓦斯多场耦合作用力学特征,第5章突出煤层消突措施,第6章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评估与预测,第7章揭煤瓦
本书以隧道及地下工程结构设计计算为主线,总结了隧道支护结构、明洞结构、洞门结构、盾构法隧道、基坑围护、地下箱型结构、抗震、人防、抗浮等具体的计算方法和操作流程,内容较为丰富。本书一大特点是结合工程实践,注重工程应用,给出了具体的计算过程及方法,给出了计算过程中的参数取值,实用性强。对山岭铁路、公路隧道、地铁等市政工程的
本书以典型病害对隧道结构稳定性影响为研究内容,对病害的产生原因、特征表现、评价方法及破坏过程进行研究,深入分析围岩及衬砌材料劣化机理,采用模型试验与数值分析方法,研究劣化及多种病害作用下隧道结构力学特征及破坏规律,分析其对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利用层次分析法结合可拓学理论分析,构建隧道病害评价模型并对结构病害安全评进行深入
隧道力学简明教程/普通高等院校土建类专业
据国际隧道与地下空间协会(ITA)统计,我国已是隧道数量最多、建设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隧道大国。截至2021年末,全国公路隧道23268处2469.89万延米,其中特长隧道1599处717.08万延米,长隧道6211处1084.43万延米。随着公路建设的推进,我国公路隧道从建设期逐渐进入运营期,管好、护好如此庞大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