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玉米田杂草防控:现状和未来
综合评价了草地有毒有害草与其他植物的关系,草地有毒有害草化感作用,狼毒对豆科牧草替代防控技术及狼毒对禾本科牧草替代防控技术。研究了狼毒水浸提液、狼毒残体腐解、狼毒根分泌液以及狼毒根际土壤萃取液对受体植物苜蓿的化感作用,明确了狼毒释放化感物质的途径,狼毒根和茎叶对各受体植物的化感作用强度不同;对于豆科牧草狼毒根的化感抑制
本书共分为单子页植物;双子页植物;蕨类植物三部分,其内容包括:泽泻科;天南星科;鸭跖科;莎科;谷精科;浮萍科;百合科;雨久花科;爵床科;番杏科;苋科;夹竹桃科等。
《中国天然草地有毒有害植物名录》共收集我国52科,168属,316种植物,其中,蕨类植物5种、种子植物311种。收集范围不仅限于我国分布的种,也包括少量从国外引种栽培或人侵的国外种。名录主要介绍了每种有毒有害植物的拉丁名、别名、科名、属名、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境、毒性部位、主要有毒成分、危害动物、防控措施及其他用途等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系统识别和除技术两部分。主要内容包括:木贼科、星接藻科、桑科、蓼科、藜科、苋科、马齿苋科、石竹科、金鱼灌科、毛茛科、十字花科、蔷薇科、豆科等。
吴明根、李延子主编的《稻田抗药性杂草》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项目(慈姑抗磺酰脲类除草剂突变机理及其防除技术研究,东北稻区杂草稻种子自然死亡机制及其致死措施,杂草抗药突变型ALS与其抑制剂相互作用的分子机理)和吉林省世行办的项目(吉林省稻田抗药性杂草灾情预警与安全防控技术集成示范)资助下完成的,包括稻田杂草抗药性突变特
入侵植物是指那些来源于本地植物区系以外,并对入侵地造成危害的外来植物,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三大元凶之一。其中农田外来入侵植物除了直接威胁农作物生长、导致减产和增加防治费用以外,还可能与近缘农作物及其种质资源杂交,导致基因污染,增加杂草化的程度,从而给农业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江苏省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水陆交通便利、对外交
本报告呈现了WHO烟草制品管制研究小组于2013年12月在其第七次会议上达成的结论和给出的建议。在第七次会议期间,研究组审议了四份受会议特别委托而撰写的背景文章,分别阐述以下四个议题:①包括潜在降低暴露量产品在内的新型烟草制品;②无烟烟草制品:研究需求和管制建议;③降低引燃能力的卷烟:研究需求和管制建议;④烟草制品有害
中国重要有毒有害植物名录共收集了我国74科,267属,579种,其中蕨类植物10种,种子植物569种。收集范围不仅限于我国分布的种,也包括少量从国外引种栽培的或入侵的国外种。名录主要介绍了每种有毒有害植物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境、毒性部位、有毒成分、毒性与危害等6方面内容,并附有中国重要有毒有害植物中文索引和拉丁名索
张国良、付卫东、郑浩等著的《黄顶菊入侵机制及综合治理(植物保护现代生物农业)》简要介绍了近十年来在我国开展的针对外来入侵植物黄顶菊的研究成果,包括生物学(第六章、第七章)、生态学(第五章、第八章、第九章)、植物化学(第十二章)等方面,并简要归纳了在这些研究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防治管理策略(第十章、第十一章)。此外,本书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