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兴。精神是一个民族发展壮大的关键。伴随着中国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作用的日益凸显,关于中国精神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本书系统阐述了中国精神的内涵与特点、中国精神的价值、中国精神的时代表现、中国精神的时代谱系、中国精神的教育和中国精神的发展创新,提出
本书是批判西方殖民主义的现代学术经典。法国精神分析家法农以充满感情又冷静的笔触,诉说着非洲人民如何在西方的殖民主义中失去主体性,甚至黑人的身体、欲望和行为都完全向白人的世界臣服。这就导致黑人渴望将自己提升到白人的位阶,一心求取白人的认可,以证明自身的存在及价值。只有戴上白面具,黑人才能去除心底的焦虑,假装自己跻身白人的
本书是辜鸿铭影响至深至广的一部著作,书中他以极大的热情将中国传统文化介绍给西方世界,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晚清以来,中国形象被严重扭曲。学贯中西、特立独行的国学大师辜鸿铭,于1915年出版了用英文写成的《中国人的精神》一书,用自己的笔维护了中国文化的尊严,改变了部分西方人对中国的偏见。本书全面反映了辜
本书是广东省在线开放课程“现代生活的文化解读”的配套(慕课)教材,主要从文化的角度,对现代社会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游、购、娱、婚、丧、生、老、病、死、葬、祭等基本生活领域(方面)进行解读,以帮助人们运用文化人类学的相关知识来正确看待社会生活、认识社会生活和过好社会生活。为适应优质慕课国际化的发展需要,本书采用了
本书聚焦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围绕“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和“促进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目标,以“凝聚与发展”为题,收录了作者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工作以来发表的20余篇代表性科研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民族工作主线,推进中
法属海外省的法国人,尤其是安的列斯人,在法律层面上是法国公民。他们鄙视非洲的其他黑人,而作为黑人,他们在面对白人时,内心又存在着自卑感。他们在潜意识中承认了白人的优越性,以白人的价值观来衡量自己的一切。本书就是从他们的这种精神迷惘和由此导致的精神痛苦入手,揭露长期的殖民统治在黑人的心理上留下的伤痛。
子曰:水有九德,是故君子逢水必观。通过中国哲学家对水的人文诠释,通过一系列优美的画面展现中国人特有的世界观,它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而于无形之中指导、规约着每一个人的意识和行为,人类早的家就在水中。本书从新梳理这些独特的文字描述,用清新优雅的画面,细腻活泼的笔触,传达出真实的中国文化的气质,传递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力量。
本书是法国现代著名哲学家贝尔纳·斯蒂格勒《象征的贫困》一书的第二卷,《感性的灾难》。在此,斯蒂格勒继续思考从力比多消费到消费品的问题。我们时代的特点是以工业技术控制象征的东西,美学已成为经济战争的武器和舞台。由此产生了贫困,条件代替了体验,这是哲学家时而感到的一种耻辱,即生为人的耻辱。因此,一方面,我们必须了解导致当今
“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追寻中华文化源流,解读、感悟、传承、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凝聚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是领导干部团结带领人民走好“新赶考”之路的力量源泉。 本书以追寻中华文化渊源与解读民族精神为主题,汇集了“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中的15篇文稿。作者均
本稿主要探讨全面抗战时期迁至西南的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民族学家、社会学家对西南地区的实地田野调查研究。本课题不仅要概述评论全面抗战时期在西南地区的民族学家和社会学家的艰苦工作与取得的丰硕成果,以及周详的调查计划和得出的精辟结论,还要探讨他们在这段时期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