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检视了奠定一种深刻的智识的和社会的变化之基础的情感、价值观、理想、正义感和行为等的产生过程。在16世纪的法国,宗教冲突发展到社会分裂,进而演变成政治进化,在这个过程中,个人和群体意识、组织和行为都发生了变化。于是,这样一种典型的深刻的智识和社会变化就发生了。本书充分运用了各种宏微观史料,尤其是16世纪法语世界流传的
《三醉人经纶问答》是国际政治思想名著,“经纶”指国家前途的正确方向。书中借三个各具不同思想倾向的虚构人物——洋学绅士、豪杰君、南海先生——豪饮鼎谈的形式生动形象地摆出当时日本正在流行的三种典型的政治、外交论,展示了明治时代日本民族探索前进道路时的真实心境和政治思潮。尤其突出的是,这本书精辟地揭示了其后日本对外军事扩张路
本书从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多学科交叉的视角,从理论上解释了人们在私人参与和公共参与之间的循环。赫希曼发现人们在私人参与和公共参与之间的循环,即人们有时候会将几乎全部时间投入到私人事务中,有时候会拿出较多时间参与公共事务,进而重点对原因加以解释。同时,他强调,其理论要在合适的参考框架下分析,否则就无法评估从私
自从1986年德国学者乌尔里希·贝克出版《风险社会》一书以来,“风险社会”理论受到刑法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的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但从公安学的角度来看,理查德·V·埃里克森教授和凯文·D·哈格蒂教授合著的《风险社会中的警务》一书填补了“风险社会”理论在该学科内运用的空白。该著作运用风险传播的模型分析了警务与社会的关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本书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探讨公共服务论是建构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具体论证现代化治理是要求运用公共服务基本思想规范行政行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规范约束公权力,促进公权力为社会主体服务。本书认为,探索公共服务论是具体行政行为的理论基础和指导
生物安全是国家安全和全球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安全课题。本书是一本专门介绍与研究生物安全情报理论的专著,站在广义生物安全研究视角,面向生物安全治理重大需求,构筑生物安全情报理论体系,以期指导生物安全情报工作开展,强化生物安全情报对生物安全治理的支持,推动生物安全治理能力提升。本书共分7章,主要内容
本选题以基本权利案件阶层审查框架为导向,体系性地介绍了《德国基本法》所列的基本权利和欧洲法上的基本权利,附有各种图表和案例写作提示,用语简明、条理清晰、内容翔实。 选题中大量引用了德国联邦宪法法院的经典判例,全面展现了基本权利保护的范围、层次和边界,是基本权利教义学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 本书是关于基本权利的德国案例教材
本书深入揭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新自由主义全球化所造成困境的政治哲学思考和探寻,进而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秩序构想。在此基础上,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政治新秩序的规范性维度。最后,从全球治理变革的角度论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实践新方案。
现代政治过程中存在的诸多环节,如选举中的宣传造势、对竞选对手的攻击等,都被冠以“马基雅维利时刻”之名。本书作者另辟蹊径,将马基雅维利关于奠基、冲突、政治主体的论述置于更广阔的思想史语境中考察。作者着重指出,现代民主政治存在着将马雅维利主义所谓“权力的游戏”推向极端的倾向。比如在今天美国的极化政治中,权力斗争使得很多细微
什么是民族认同?民族认同如何影响民族关系?如何促进和改善民族关系?以回答这些问题为出发点,本书首先以认同理论为分析视角,探讨了民族认同的心理学内涵,并以实证研究结果为依据,揭示了民族认同对个体和群体的意义与功能;其次,讨论分析了民族认同、民族内隐观、民族刻板印象和民族接触等变量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