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了36种水生动物疫病的病原、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危害程度和防控措施等知识。
本书编者是长期从事水产动物疫病防控研究和应用的团队,在水产病原微生物与免疫研究和应用推广等方面具有扎实的基础。 2009年至今,广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以下简称南海所)开展校所协同育人,生物技术、生物科学等专业的学生在本团队实验室进行教学科研实践,学生参与团队科研课题研究,学校教师与南海
本书共六章,主要内容包括:2021年全国水生动植物疾病发生概况、水生动物重要疫病风险评估、疫病预防与控制、国际交流合作、水生动物疫病防控体系、水生动物防疫法律法规体系。
本书采用基于疾病的方法,详细介绍了传染性胰腺坏死病毒、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和欧洲鲶鱼病毒、传染性三文鱼贫血、大口黑鲈病毒病等鱼类病菌的病理、症状及保护措施。该书重点关注经济上重要的海洋和淡水鱼类中常见的主要微生物病原体,既涵盖了已充分研究过的鱼类病毒和细菌,又涉及了一些须申
本书主要介绍了2021年我国水产养殖动物主要病原微生物耐药性监测情况,针对我国主要的水产养殖病害种类,对主要监测点监测的鱼类、虾类、蟹类等水产动物的细菌性疾病等进行分析,重点分析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性演变,进而分析全国细菌耐药性流行趋势及新威胁。
本书以作者多年鱼病防治的实战总结为基础,通过大量的实拍照片展示,对鱼体检查的标准化流程的构建,塘口服务标准化流程的构建,水质检测标准化流程的构建,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等主要病原的标准化防控体系的构建,养殖中的重要细节如投饵、增氧机的管理和使用等作了详细阐述,着重传播标准化鱼病防控的理念,力求使读者通过阅读本书,理解
由深圳海关和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共同编撰的《鱼类疾病诊断和防治图谱--细菌病毒卷(精)》,在2017年开始搜集图片资料,并以中英双语撰写文字,并经过多次审核、校对。本书内容包括文字和图片,扼要介绍及描述疾病病原和其流行病学、诊断方法、防治方法、临床症状、剖检及组织病理等,覆盖鱼类细菌、病毒和立克次氏体等疾病。书籍内容简明
为有效应对水产养殖领域出现的耐药性问题,2015年我国启动实施水产养殖动物主要病原菌耐药性监测和防控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本报告系统总结了2015-2020年我国水产养殖动物主要病原菌耐药性监测工作开展情况,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化规律,耐药性控制措施以及国际合作交流情况等,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报告是首次公开
本书由全球鱼类免疫学、鱼病学、微生物学、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疫苗研发、生产管理等方面的50余位知名专家参与编写,汇聚了众多原创性研究成果,经系统整理汇总,由挪威兽医研究所RoarGudding、AtleLillehaug和挪威兽医科学学院OysteinEvensen编著而成,由JohnWiley&Sons,Ltd出版发
全书共分为八章,分别讲述了水生动物病理剖检技术、病理采样技术、病理切片技术、病理染色技术、分子病理学技术、细胞凋亡检测技术、其他相关病理技术以及病理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书中包含了大量本研究团队在临床病理诊断及科研过程中的示例图片,辅以简洁生动的模式图,图文并茂,使读者更容易理解。本书的资料多是本团队长期以来在水生动物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