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协调城镇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的角度,探讨水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城镇增长管理理论与方法。内容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介绍基于城水耦合理念的城镇增长管理理论与技术方法。下篇以天津市为例,针对我国北方缺水地区的城水关系矛盾问题,运用水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城镇增长情景模拟分析方法,探索依据“以水定城”原则的空间规划策略。
本书从当前国际公认的权益原则和国际法基本框架出发,在探讨当前跨境流域水管理问题的基础上,选择跨境水问题突出、国家需求重大和紧迫的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为对象,分析了跨境流域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上的多尺度和多层次特性,揭示了跨境流域水资源多级权属的多维特征;研究了跨境水资源水量分配的基本原则和分配依据,建立了跨境水资源多目标分配
本书结合水回用的基本知识,梳理水回用的基本概念、途径及特点,总结我国水回用标准和法规的发展历程,并比较各国水回用的标准,对我国及国外水回用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详细阐述水回用的各项技术,包括工业废水处理、生活污水、油田采出水、矿山排水、热电厂水回用技术等,从农业应用、景观用水、工业利用、城市公用、河流生态、地下水回灌方面
本书立足于国际河流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相,对中国国际河流分布与流域自然特征、境内外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主要水资源问题特征、水资源合作机制现状与问题等分析,结合当前中国战略发展定位及国际惯例和经验借鉴,提出相关国际河流管理框架及措施。从而为维护国家安全、促进流域经济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提供了国际河流合
本书共分为两大篇章,包括研究背景篇和综合分析篇。在研究背景篇,首先从自然地理概况、文化内涵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方面对黄河流域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之后从黄河流域的水资源禀赋、水污染及水土流失问题、治理历史等方面梳理了黄河流域水资源集约与保护的背景。在综合分析篇,在梳理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首先基于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方法从流域、
本书分别以布基纳法索、摩洛哥、乌干达三个国家的小型农业为例,介绍了当前小规模灌溉农业中发展的问题。详细介绍了作物水分生产力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分析了在全球人口增长和水资源短缺的背景下,亟需提高农田水分生产力的原因。进而依托三个国家地面试验数据库及对其分析、模拟,从耕作方式和灌溉技术等方面系统阐述了提高作物(如玉米、小麦、
本书以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为例,以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目标,以系统工程理论为研究方法,在分析该区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对该区的水土资源动态变化规律、多时间尺度特性、水资源供需平。和粮食增产潜力进行了分析,并对水土资源承载力进行了评价。
我国内陆河流域在国家生态安全和“一带一路”倡议中占据重要地位。内陆河流域大多气候干旱,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皆对水资源具有高度依赖性,近几十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水资源的大规模利用,人类活动已对干旱半干旱内陆区地表水和地下水系统产生了强烈干扰,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为此,亟须开展人类活动影响下干旱半干旱
本书针对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水资源之间的协调发展匹配状态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黄河流域中下游为研究区域,研究了黄河流域中下游水资源-经济-生态耦合协调发展理论及内涵特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未来不同发展情景下近远期模拟预测及应用实例,从点-面尺度对WREE耦合协调发展度进行了评判,并对黄河流域中
本书着眼于京石发展轴重大工程规划和非首都功能疏解所涉及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工程地质稳定性、地质灾害危险性、地质环境建设适宜性等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和综合评价,运用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方法和地质环境功能区划方法,形成一套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体系,着重分析了京石发展轴水资源承载现状以及中长期水资源承载能力演变趋势,评价了地质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