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依托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项目,在天山北坡地区开展3年实地考察和调研基础上总结形成的。结合项目对天山北坡水资源和生态安全综合考察,主要包括天山北坡冰川、冻土、积雪、气温、降水和云水资源考察,本书查明了山区冰川数量和规模变化情况,降水、降雪面积分布与雪水当量变化,以及区域降水时空和云水资源分布和变化规律;探明了天山
海平面上升已对我国沿海地区防洪、供水及环境等产生重要影响,并随着全球变暖,这种影响会越来越明显。针对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本书系统分析了气候变化背景下海平面、风暴潮、台风的变化事实,预估了海平面上升和风暴潮变化对我国沿海堤防水位和防洪的影响,以及对长江口和珠江口感潮河段盐度的影响,提出了基于湿地生境演替模式的生态系统退甄别
本书立足我国城市内涝频发现状,借助现场观测和踏勘等技术手段开展模型校验,弥补北方无实测管道流量教据的不足,构建了不同城区的雨洪径流模型。以此为工具,从地表径流水文效应、排水管道负荷、区域内涝风险等不同方面,综合评估了不同区域各重现期设计降雨情景下海绵建设措施的实施效果。本书可作为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从事城市水文方向研究的
本书面向新时期水资源管理和用水权改革实践需求,结合宁夏改革经验,系统阐述了用水权改革的理论体系和模式机制,全书共分为8章,在剖析水资源多重权属的概念和内涵后,围绕用水权确权、定价、交易、监管等关键环节,应用法学、经济学、水资源管理等领域知识开展跨学科研究,界定了用水权、可交易水权的边界和范围;面向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和精
本书是依托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项目,在天山北坡地区开展3年实地考察和调研基础上总结形成,在撰写过程中充分利用最新技术资料,融合考察过程中获取的数据,对天山北坡气候变化、生态系统演变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等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气候变化带来的水资源和生态安全问题以及应对策略。本书通过系统分析气候变暖、冰川消融、降水变化、人
本书基于水权制度改革的视角,聚焦报告使用者的需求,依托会计理论进行标准化水资源核算体系创新研究,拓展传统水资源核算的研究内容与方法。提出应完善水权制度,赋予水资源使用者水资源经营权、转让权和收益权,以及跨期持续使用水资源的权利和义务,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核算水资源和水权变动,保护水资源使用者的权益。在此基础上,构建以微观
本书强调了在气候变化条件下水资源管理与调控应对方法的概念基础及实践价值。根据对欧洲、亚洲、非洲及澳洲地区推行的政策及措施的广泛对比分析,它比较侧重于管理机制应对洪涝和干旱两种极端天气事件的能力。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大学环境系统研究所(USF)的ClaudiaPahl-Wostl教授评价:“PatrickHuntjens的工
本书从绿色发展的视角,系统地研究了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与发展问题。研究发现,该流域生态安全格局存在较大压力,农业用水绿色效率普遍较低,且农户个体特征、种植结构和灌溉方式等因素都会显著影响其用水绿色效率。同时,自然地理、经济社会以及制度规则等因素也会影响农户的集体行动参与。基于以上结论,本书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政策建
实施水资源调查评价,是重大资源环境和国情国力调查评价的一项重要任务。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部署,根据新时期水资源管理工作的需要,水利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中国气象局、国家林业
本书以“水文情势变化-两湖水资源利用安全影响-综合调控”逻辑链条为技术路线,围绕两湖水资源利用对长江干流水位变动的响应机理和调控模式,分析了长江—洞庭湖、鄱阳湖水沙变化特征与机理,研究了两湖水资源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剖析了江湖关系变化对灌溉及城乡供水的影响,提出了适应江湖关系变化的两湖水资源综合调控方案,为保障洞庭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