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修辞问题作为当下视觉文化的“内部”研究形态,是现代图像审美绕不开的纽结。本选题以电子、数字时代的图像文本作为考察对象,在梳理视觉修辞理论流变的基础上,从文本层级与辞格装置两个层面展开对现代图像的修辞考察,在文本层级层面确立了语言(文字)符号、图像符号与听觉符号构建的互文式复合表意结构形态,在辞格装置层面提出了视觉隐
本书阐释柏林特以“参与”理论为基础的分析环境美学与生活美学的学科属性、审美领域、环境概念、审美模式、审美批评、审美价值等,建构了完整的环境美学与生活美学理论体系,并关注环境保护与美好社会的应用研究。有助于研究中西方美学近半个世纪来的突破艺术哲学、发展出环境美学与生活美学的转型,梳理自然审美、景观审美、生活审美的理论进路
本书旨在解决的问题是:比较文学是什么?比较文学究竟比较什么?比较文学的单位是什么?是语言群体、种族、特定发展阶段的特定社会,还是文学本身?文学如何进行比较……书中涉及的内容包括古老的过去和当下的文学,从公元前三千纪晚期乌尔的舒尔吉到古罗马的奥维德和阿普列尤斯,到日本平安时代的紫式部和明治时代
“后人文主义”作为对传统人文主义进行反思批判和解构重构的思潮,它在20世纪后期滥觞于哈桑、哈拉维等人的研究中,与女性主义、唯物主义以及科学技术研究、动物研究、外星研究等密切相关,并于21世纪以来在海尔斯、贝明顿、沃尔夫、布拉伊多蒂等理论家的推动下,迅速成为理论热点。本选题考察后人文主义在文学文化批评实践中所指涉的文学基
本书共十二讲,内容涉及:叙述文本、叙述者、视角与方位、转述语与“二我差”、广义叙述的基本分类、叙述分层与跨层等。
我们都喜欢故事,甚至梦想以讲故事谋生。但是,关于编剧和讲故事的书有成百上千,没有一本问过“为什么”——我们为什么要讲故事?为什么所有故事的运作方式都惊人地相似?作为英国王牌影视制作人,约翰·约克制作过多部全球卖座的剧集,其指导的学员也屡获奥斯卡奖、金球奖和艾美奖等行业大奖。这本他集数十年行业经验写就的《进入故事之林:探
《无涯集》是评论家何英近年来发表的文学评论的结集,入选作品都曾发表于国内主流文学期刊。全书深入剖析了众多文学作品、作家创作风格及当代文学现象,根据内容、题旨的不同,可分为三辑。第一辑以中国当代的重量级作家及其作品为研究对象,包括:陈忠实、马原、刘亮程、贾平凹、艾伟、范小青等。第二辑以宗璞为研究对象,从各个方面对宗璞各个
《叙事话语》是法国文学理论家、叙事学家热奈特zui著名的一部作品,以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为例,为从叙事学角度分析小说文本提供了一套精密、可靠的工具,也突出了普鲁斯特叙事中一直未引起评论界重视的问题。而在《新叙事话语》中,他回答了各国学者对《叙事话语》的批评,对《叙事话语》中的论点作了修正与进一步的阐释,同时,也提
信息爆炸的时代,真正能吸引人心的,是一个个好故事。会讲故事的人,不仅能影响他人,更能影响世界。本书不仅教你讲好故事,更教你用好故事改变命运。本书作者从新闻报道、演讲表达、自媒体写作和个人成长等方面入手,分享了自己30多年央视新闻工作的实践经验与创作心得。书中总结了14种写出好故事的方法,并提供了14篇爆款范文,帮助你突
本书以外国文学理论为基础,依托其他人文科学领域的知识,形成文学批评的跨学科方法。本书从文学与语言学、文学与电影学、文学与哲学、文学与新闻学、文学与历史学五个领域出发,归纳各自领域中现有的能够与文学批评相结合的理论;在归纳的基础上,提炼出文学批评的跨学科方法,并辅以文学案例分析,深化对这一主题的探讨。本书突破了一些文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