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以来,中国当代文学创作和批评理论得到长足发展,硕果丰夥。这不仅表现为优秀作家作品大量涌现,还表现为有中国特色的批评理论渐趋成熟,已基本具备与世界文论对话的格局。但在当代文学创作和批评理论不断成长完善的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些新现象和新问题,它们虽不至阻断当代文学及批评理论的发展步伐,但也是一种“噪音”式存在,如当代文
西方文论是西方文化和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20世纪西方文论,对于了解西方前沿思想,促进中国当代文论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本书选择了30篇能够大致反映20世纪西方文论研究进程的经典论文或著作(节选),以开放的视角和批判性的思维,对这些选文作了简要介绍和点评,力求提纲挈领、深入浅出地引导读者了解经典作品的思想内涵,并以点带
董学文教授长期致力于文学本质、审美本质的研究。在本书中,他基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文献,秉持唯物史观和辩证法,对文学的基本属性、文学的价值与功能,以及文学与审美、文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问题做了严谨而深入的论述,对“实践本体论”和“实践存在论”等美学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辨析。本书对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的文学理论和美学理论具有
著名翻译家朱生豪英年早逝,翻译出来莎士比亚三十一个剧本。本书作者用时三年,通过认真研读原文和译文,反复斟酌朱生豪译文的特点和成就,选用几百个例子收入本书。选择例句的时候,首要原则是看莎士比亚的表达是否高超,是否精妙,是否深刻,是否有思想,实际上,莎士比亚的台词精彩了,朱生豪的译文也就精彩了。这个选择的过程中,朱莎合璧的
伴随着创意写作全球化浪潮的到来,创意写作教育迎来了它在中国的机遇。十年间,中国创意写作教育的主流声音就由“写作可不可以教,作家可不可以培养”,转变为“写作谁来教,如何教”的实践操作性问题。中国创意写作的发展任重而道远,大卫•莫利的这本《剑桥创意写作导论》为我们提供了实用的启示。本书是关于创意写作的开创性读物
本书前四章阐述了儿童文学的基本内涵,引导读者多视角地理解儿童文学,并论述了儿童文学生产与传播的多种方式,梳理了中外儿童文学的历史渊源、发展轨迹。最后一章重点介绍了儿童文学各文体创作的情况、特点,并解读了各文体的儿童文学作品。本书语言流畅,观点新颖,结构清晰,现实性强,信息量大,对儿童文学创作、教学、编辑出版、阅读推广与
本书为法国著名哲学家吉尔·德勒兹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著作,也是他唯一一部主要论及文学的作品。书中收录了哲学家当时已发表或是尚未面世的文章,总计十七篇。这些文章围绕着“写作”这一中心议题展开,以刘易斯·卡罗尔、贝克特、梅尔维尔、劳伦斯、斯宾诺莎等多位作家、哲学家的作品为例,论述了通过写作,作家是如何在语言中创造了一种“从某
创意写作的宣言是:人人都能成为作家写作是可以教的作家是可以培养的写作是一门手艺活,可以反复训练获得。本书从写作者心理素养开始,从故事构思、大纲创作、人物塑造到动笔,用循序渐进的方式给写作者提供一个完整、实用、接地气的写作教程,旨在帮助写作者对小说、剧本的创作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并且能够动笔创作属于自己的故事。
本书作者力求在眼光和能力可以达到的范围和程度上,为研究生和对比较文学有兴趣的读者们,探索研究的途径。章引论首先回顾比较文学自19世纪在欧洲产生以来的历史,尤其要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整个历史状况和思想文化环境的改变,以及这种改变对比较文学研究的影响。第二章专论中西比较文学,说明我们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又特别强调文学理论对
本书涵盖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西方文学中的中国形象、外国文学、比较文学研究四个方面。探讨中国文学海外接受中的解读偏好、中国文学海外传播与中国形象塑造、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研究的方法及存在问题;分析西方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学作品中如何对中国进行文学想象和文化利用,研究西方之中国形象背后的深层社会文化蕴含;剖析外国作家,尤其是卡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