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时性:心灵与外部世界的有意义巧合》是现代心理学奠基人、比肩弗洛伊德的心理学大师家荣格的一部经典著作,首次系统阐述了共时性现象。荣格发现,当人处于强烈的情感状态中时,常常会经历神奇的有意义巧合。共时性现象就是业已存在的无意识认知通过某种外部形式和人的意识发生对话。这种内外事件的共鸣没有物理上的因果关系,却让人直觉到某
本书是日本学者、著名的精神科医生十川幸司所著的一部细致追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生成过程的作品。作者立足于现代临床经验,通过创造性地重读弗洛伊德的核心文本,使其思考的本质浮现出来,并重新发现了这位大师所开创的普遍性路径。在临床与理论的共振之处,作者试图开启精神分析创始人弗洛伊德至今仍未被阐明的诸多问题的可能性。
《存在:精神病学和心理学的新方向》是由“美国存在心理学之父”罗洛·梅与另外两位存在心理学先驱者安杰尔和艾伦伯格合作主编的一本译文集。该书首次向英语世界特别是美国系统地介绍了欧洲的存在心理学思想,主张存在主义是精神病学和心理学的新方向,因而被誉为美国存在心理学的“圣经”。本书为精神分析和心理治疗开启了一种新维度。这是终极
“我们生活在一个旧的时代正在消亡而新的时代尚未诞生的时期。”美国存在心理学大师罗洛·梅在《创造的勇气》一书中开宗明义地阐明了当前时代的心理危机。在本书里,罗洛·梅以入木三分的理性分析,深刻剖析了创造的本质、过程,以及创造性与勇气、潜意识的关系等,阐述了他一贯信奉的有勇气的自我肯定,在面临存在的挑战时人的潜意识力量和存在
《自由与命运》一书是罗洛·梅于1981年出版的其晚年的主要代表作之一。罗洛.梅以存在哲学为理论基础,以其丰富的心理治疗实践为依据,以一个艺术家的富有想象力的深刻思考,引经据典地分析了西方社会关于自由和命运的历史发展及其思想内涵,并结合20世纪80年代之前美国社会的现实,深入浅出地剖析了美国社会和现代人的精神生活。其中不
本书为德国著名心理学家、格式塔治疗之父弗雷德里克·皮尔斯的一部独特的自传,首次出版于1969年12月。书中,作者应用了他聚焦于觉察的理论,写下了“所有想要写下的任何东西”,集反思、回忆、理论、诗句和讨论于一体,充满了作者对自己过往生活与当下状态的审视与剖析。本书文体特别,部分采用了诗歌体裁,充满了文字游戏,有时候却又是
移情是精神分析的关键概念,正是通过移情,无意识才参与到治疗中;没有移情,精神分析就无从开展。本书作者凯瑟琳·穆勒在精神分析领域内详述了移情这一概念,并通过这个概念串连起弗洛伊德和拉康的理论创新与临床实践,以新的视角揭示了他们之间的传承与超越。 作为拉康的弟子,凯瑟琳·穆勒在这项原创且新颖的研
本书为德国心理学家、格式塔治疗之父弗雷德里克·皮尔斯的第一部著作,1942年初次出版于南非,1947年在英国再版。在本书中,皮尔斯修正、扩展了他关于口腔阻抗的论文,在某些方面强烈地批判了精神分析,并且创造性地整合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弗里德伦德尔的分化思想、史末资的整体论、赖希的思想、有机体的理论、格式塔心理学、韦特海
本书作者马斯洛不仅对人性本质和人类潜能的可能性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阐述需求层次理论,也畅谈人生意义与幸福、教育与学习、爱与激情、工作与享乐、创造力与刻板思维、情绪与心理健康等关于人性诸多重要的问题,都给出了自己的思考。
《维果茨基研究丛书》之一种。本书是浙江大学心理系黄秀兰教授研究马克思主义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著作的成果,表现为整理出关于维果茨基主要理论的精华的论述。[美]布鲁纳《认识心理学》说:“在过去的四分之一世纪中,研究认识过程及其发展的每一位心理学家都应该承认维果茨基的著作对他的影响。”维果茨基的理论特别是“最近发展区”理论经过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