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艺术源远流长,积淀了无数名篇佳作,生动展现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轨迹。为充分呈现东西方戏剧的艺术特色,本书采用上下两编的结构:上编关注西方戏剧,系统梳理欧美戏剧的发展脉络,深入解析各时期经典剧作的艺术精髓;下编聚焦东方戏剧,以印度、日本和中国戏剧为代表,彰显东方戏剧艺术的独特美学。借此,读者既能纵览世界戏剧艺术的辉煌成就
本书为戏剧学学术研究图书,着重探讨当前元代戏曲研究动态、前沿理论问题、古今中外重要戏剧现象和戏剧流派,收入的论文从文献史料和作品文本入手,结合不同时代背景,在细致梳理、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解读作家作品,研究作品的形成过程,探讨传统戏剧与现代话剧的分离,剖析戏剧理论、戏剧观念、戏剧美学的内涵及其演变,揭示其中蕴含的丰富的戏
汉剧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京剧的重要母体。本书取演出之视角,试图全面准确地述写汉剧四百年的发展轨迹。通过再现汉剧在清中叶的兴起、乾嘉时盛过昆曲、近世的辉煌与衰乱、新中国成立后的新生等,呈现出一部厚重壮阔的汉剧演出历史。通过深度分析演出因素与还原历史真相,如四大河派的分化与归并、流播全国并催生京剧、独霸“大码头
中国古典戏曲相较小说等其他叙事体类,有着更为精密复杂的结构体制:传奇类戏曲使用生旦净末丑穿插搭配的脚色体制与南曲联套结构;以元杂剧为代表的北杂剧则使用正旦或正末“一脚主唱”的“一正众外”式脚色体制与严格的北曲联套结构;京戏则使用名角为绝对中心的“名角制”与自由灵活的板式变化体曲体结构。各戏曲类型的叙事皆受特定结构体制的
全书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中国戏剧片段综述,通过对中国戏剧片段的界定、明确中国戏剧片段过程中的教学任务、教学原则、教学大纲,将鲜活的教学与创作实践密切结合。第二章小说片段,是学期中的第一项教学内容,主要讲述小说片段改编和排演,学生从自己喜欢的剧作家创作的文学作品或教师指定的经典名著中选取完整的一段或几段素材,通过深入分
本书是由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陆军教授主持编撰的一部系志资料集。前有序,后有大事记及校友名录,起迄时限为19592010年。《系志》的编写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创办以来在教师队伍建设、课程设置、办学形式等方面的情况,以简洁的语言作纪实性作述。整体结构按照方志的格式组织,规范有序。以期为后人深入研究
《读曲类稿》是周明泰撰著的一部戏曲史料。该书将作者所见昆曲剧目整理分类,按所演故事年代排列,上起上古,下至明清,又将据小说改编的剧目单独提列,题为水浒故事西游故事封神故事等,每一类或两类为一卷,全书共十四卷。《几礼居随笔》是周明泰自著的一部戏曲笔记,分《读曲脞语》《曲目类举》《时剧证古》《春明琐忆》四卷,内容涉及杂剧昆
尤伯鑫,上海市越剧院原院长。作者长期供职于上海越剧院(曾在艺术研究室工作,后任党总支书记、院长),多年来就袁雪芬“新越剧”实践、四大经典剧目创作、艺术家表演艺术成就、男女合演及青年演员培养等课题进行探讨、总结和研究,写成一批文章发表于中央和省市一级报刊。本书为作者多年撰写的越剧艺术评论与越剧艺术家艺坛生涯回忆文章的结集
戏曲艺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博大精深、风格独具,本书历时3年多,在考证大量古今资料的基础上,绘制精美插画近800幅,通过图解的方式详细介绍了京剧、黄梅戏、评剧、越剧、豫剧、秦腔、昆曲、汉剧、粤剧、梆子、晋剧、川剧等多种戏曲,分别介绍了不同戏曲的特色和声腔体系、经典行当角色、表演服饰等细节内容。全面立体地展示中华
连派评书由连阔如先生开创,自成一家一派,女儿连丽如为其传人,人称小连先生。本书即著名北京评书连派评书艺术家、连派评书唯一继承人连丽如对连派评书艺术的总结性著作,源于连丽如在2023年的15次讲课录像。在这15堂大师课上,连丽如结合自己超过一甲子的丰富评书表演经历和体悟,以连派评书擅场的评书艺术品种《东汉演义》《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