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探讨“亚洲文明”相关议题的文集,是该系列的第二辑。本书旨在于文明互鉴、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下,追溯“亚洲”概念的形成与演变,探讨其在东西方建构和想象中的内涵,针对西方语境下的亚洲概念、西方中心的亚洲视角,在今天全球化、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推进的大背景之下,反思应该如何阐释亚洲在世界中的定位,如何去除“中心—边
1522年,威尼斯。 富有四海的奥斯曼苏丹掌握了发动全面战争所需要的一切,而他将目光投向了罗马。基督教世界已分裂,苏莱曼大帝将手伸向了它的咽喉。 从伊斯坦布尔的宫殿到中欧血流成河的战场,再到北非的焦土海岸,本书开创了一种大胆的写作风格:直击历史,讲述了一个有关权力的最令人瞩目也最险象环生的真实故事。苏莱曼如何成了16世
本书从集体记忆的竞争性角度批判性地审视了日本二战记忆的演化及其与日本战后内政外交之间的联系。有机融合了中、日、英文的多元资料,并深入挖掘了众多当事者的证言与回忆录,将视角延伸到了普通民众和民间团体,全面而深入地剖析了他们如何共同塑造了日本的二战记忆。
关于民族主义的研究大多将民族描述为被创造或被想象的概念,这一概念是由制造民族主义政治话语或受其影响的知识分子或政治精英构建的。本书主要关注制度如何在殖民和后殖民民族认同和文化的产生中发挥作用,更确切地说,即法律和军队这两个关键的国家机制是否促进了民族的产生。约旦具有既典型又非典型的后殖民民族国家的民族认同和民族文化,作
本书是一本研究泰国文化的论文集。本书是四川省泰国研究中心《泰国研究论丛》系列出版物的第三辑,前两辑已分别于2020年9月、202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论丛》所收录的文章将涵盖泰国政治、历史、经贸、旅游、文化、教育、艺术、社会等各领域。《论丛》主要栏目分类为一、政治与外交;二、经济与发展;三、文化与教育;四、华侨与华人
日本学研究》(一九九一年创刊)是我国日本研究领域最早的集刊之一,所刊论文涉及日本语言、文学、文化、社会、经济、教育等多个领域,获得了国内外日本学研究者的高度评价。 为了满足我国日本学研究以及国别和区域研究的迫切需要,自二〇一八年始,《日本学研究》改由“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与“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日本研究中心”共同主
这是一段通过印度首家报社的故事来讲述印度被殖民史的历史著作,独到的历史视角和珍贵的历史档案,将带领读者了解更细致更深层次的印度历史。十八世纪末的加尔各答。英国人在孟加拉拥有了稳固的统治地位,但尚未建立帝国,各方势力在这片南亚土地上竞争着。而此时,一个爱尔兰人詹姆斯·奥古斯都·希基闯入了这片土地。他意识到机遇,决定建立一
鲁斯·本尼迪克特受美国政府委托研究对日政策。她根据文化模式理论、运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用“菊”与“刀”来揭示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即日本文化的双重性,如爱美而黩武,尚礼而好斗,喜新而又顽固,服从而又不驯等等,从而进一步分析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及有关习俗,并得出以下结论:日本政府会投降;美国不能直接统治日本;要保有并利用日本的缘
本书为集刊,连续性出版物,自2012年起在我社出版,每年两辑。本辑为第四十六辑。本集刊为我社优秀集刊,CSSCI来源集刊。主要邀请国内外学者对韩国的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一般每辑十五篇包括左右文章,主要涉及韩国政治、社会、历史、经济、外交等。本辑论丛初稿包括20篇文章,分为三大栏目:政治与外交、历史
本书以朝鲜王朝前期(1392-1712)进行北疆开拓、经营等北方经略的历史作为研究重点和切入点,借以挖掘出其体现在意识、背景、手段、策略等细节层面的诸多经略史实,以及包含在其中的重要历史疑题。本书指出,朝鲜王朝积极且长期开展实施的北方经略,是有思想总纲、有政策计划、有实施步骤的一整套体系化的国家战略性工程,即从公元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