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图书为青藏科考第一辑单本图书,主要内容分为6章,以博物图书的视角,展示青藏科考的渊源与概览:1.挺进珠穆朗玛峰。珠穆朗玛峰傲立于地球之巅,一览众山,白雪皑皑。如果说山高水长,那么常年被积雪覆盖的珠穆朗玛不仅是世界最高峰,它还孕育着冰川,影响着气候,可以说它也是全球最高的水塔。有了水,才有生命。2.三江源大科考。涓涓细
本书面向青少年关于南极知识及其研究成果的科普绘本,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插画介绍南极,对社会生活有重大意义,并配有可与读者互动的二维码,增强绘本的可读性与吸引力。
本书作者随队全程参加中国第32次南极科考,乘着雪龙号极地科考船,从长江口一路南下直抵南极,并逆时针沿着南极大陆航行,在高纬度环绕地球一圈,多次穿越西风带,经过麦哲伦海峡,深入南极罗斯海,到访南极中山站、长城站等10多个各国科考站,历时158天、航程30387海里。 全书以行记的笔法和大量珍贵精美的照片,原汁原味地呈现了
本书以1910年斯科特南极探险队队员阿普斯利·彻里-加勒德撰写的回忆录《世界上最糟糕的旅行》为引,详细记述了中国第35次南极考察队于2018年11月至2019年1月前往南极途中所遇海鸟与海兽。作者在现场观察记录的基础上,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全景式展现了一幅南大洋岛屿、海峡与南极大陆的生命图景。 第一章冰
本书以150幅高清照片、6篇科普短文记录了史上规模最大的极地科考行动——“MOSAiC”(北极气候研究多学科漂流冰站)。“MOSAiC”行动耗资1.4亿欧元,动用7艘破冰船,共有20个国家、442名科学家参与其中,历时389天,随冰漂流3400公里,获得1000多个冰层样本,首次回收一套完整的冰基拖曳式海洋剖面浮标,永
阿尔弗雷德·拉塞尔·华莱士、亨利·沃尔特·贝茨和理查德·斯普鲁斯是一个半世纪之前探索亚马孙丛林的三名年轻的英国博物学家。他们每个人都探索了这条未知的河,经历了很多激动人心的冒险时刻:面临过可怕的急流和谋杀的威胁;遇见过偏远的土著居民;也遭受过船舶失事
1907年11月10日,一支由俄罗斯著名的中亚考察家彼得·库兹米奇·科兹洛夫带领的考察队离开了莫斯科,准备前往中国西部,计划在这次为期两年的考察中,对蒙古的中部和南部、青海湖地区以及西藏东北部和四川北部地区进行考察研究。与科兹洛夫同行的还有莫斯科大学的地理学教授亚历山大·亚历山
本书内容来自《我们爱科学》杂志上的连载栏目“南极探险记”,讲述了我国探险家温旭独自在南极探险的故事。为了呼吁人们重视气候变化及环境保护,温旭从一名冰川科研工作者变成了一位极地探险者。他发起了“<2℃计划”,致力于完成人类首次穿越地球三极的科学探险,从而探究全球气候变化。2019年底,他携带着重达185千克的物资来到南极
2020年7月25日-8月19日,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陕西师范大学“重大建设工程的生态风险与生态修复”科考分队,在科考分队总指挥董治宝教授和队长南维鸽副教授的带领下,执行了年度科考任务。队员包括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的师生和其他保障人员共20余人。科考队从川藏北线(国道317)入藏,自川藏南线(国道318
青藏科考涉及地球、地质、土壤、冰川、动物、植物、大气、地球物理、古生物、湖泊、地热等多个学科,覆盖整个青藏高原250万平方千米,牵动我国上千位科学研究人才,堪称伟大事业。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青少年阶段所接触的事物、所了解的世界、所阅读的书籍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影响他们未来道路的选择。青藏科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