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编者二十余年来与其团队一同走访各地专家学者,参加大量的学术讨论会,并深入实地调查研究,累计考察了数百个考古遗址,行程近二十万公里,由此积累了丰富的资料。该书稿依据考古发现描述中华现代人类的兴起过程和中华文明演进过程,展现了中华人类的起源及迁徙路径,以及文明演进过程中不同的考古文化形成过程及六大文化谱系。
本书收录2000年来在洛阳及其周边地区出土的唐代墓志拓片资料300余方。目前这些墓志都流散在民间,或被洛阳本地收藏家及民营博物馆收藏,或被外地收藏家及公私博物馆收藏。在编录过程中,每方墓志编者都加以释文和标点,著录其尺寸、书体、行款等相关信息,并配以拓片图版。书后附有人名索引,便于学者查询。
三星堆考古工作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掀开古蜀文明神秘面纱,展现古蜀文明绚丽多彩的辉煌成就,揭示古蜀文明与黄河流域文明、长江中下游文明等进行文化对话的关键,对于探索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三星堆考古九十年:三星堆研究九十周年成果精粹》专门收录了20余篇三星堆研究史上最重要的经典论文,
福州摩崖石刻具有厚重的历史价值和丰富的艺术审美价值。这些石刻主要集中在鼓山、乌石山、于山、冶山及各县市区,主要记录了当地历史文化与人事活动,是不可多得的文物史料,它有力地佐证了福州历史名城发展史,生动展现了摩崖石刻作者的文采与书艺。本书共分为8个章节,按照摩崖石刻的内容进行分类,包括写景叙事类、家国情怀类等,主要叙述福
本书是对商代2216个甲骨文形体构成的偏旁进行的系统梳理,本书收录甲骨文偏旁共计376个,偏旁大体依《说文》部次编排,正文共计十四卷。本书正文內容包括偏旁,偏旁所属字例,字例拓片,偏旁类型,偏旁拓片,偏旁拓片下标注来源和时代。本书所取字例吸收了当前甲骨文考释的新成果,同一字例下的偏旁形体按照时代先后排列,大致顺序如下:
东大杖子墓地位于辽宁省建昌县碱厂乡大杖子村内,年代为战国中期至汉初,占地面积10万余平方米。截至2014年3月,已发现墓葬137座,共发掘47座,推测墓葬总数超过200座。墓地年代上限为战国早中期,下限为战国晚期。在墓区西北部的北山遗址内有窑址、灰坑、灰沟、灶址等遗迹,墓区东部500米处的杜梨树遗址为战国至西汉时期的窑
本书内容为:东周铜器铭文中有不少篇幅涉及军事内容,近年来此类铭文还在不断地被发现。这些铭文记载了东周的军事状况,是研究东周军事历史的重要材料,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书逐篇梳理了东周青铜器铭文,全面收集铭文中的军事名词共138例,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①对收集到的军事名词按照词义进行整理,分为5大类别。其中军事建
如是莫高,岁月凝光。璨然在壁,万象奔来。敦煌研究院出品敦煌日历,2026丙午马年时序生辉。 甄选收录335幅高清壁画、30幅专家临摹作品,特别选辑过往未公开的清晰细节。穷天下谲诡,尽人间丽饰。看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看琵琶弦上,落花成雨,看经变庄严,供养虔诚,看乐舞翩跹,法音缭绕,看菩萨低眉,金刚怒目,天女散花,力士擎天
石刻,作为珍贵的历史文献,承载着千年时光。《观石读史》围绕石刻展开,从其文化渊源、类型特点讲起,介绍文本与非文本解读法。书中借石刻宗谱、乡村社会、民族关系等实例,教你深挖历史信息,还传授收集整理技术,助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本书以史家的根柢、艺术家的笔触再现了三星堆文化的面貌及其发现过程,借三星堆出土遗物讲古蜀文明的特色,以及与中华文明多源一统的关系。既有对于有关三星堆文化古族、古城、古国的渊源流向的纵向探索,又有从生态到文态、从产业到科技工艺、从社会生活到神灵的主观艺术世界的全景式的描绘,其中不乏作者创新的灵感和见解,读来清新可喜,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