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辑共收文章32篇,除了子学研究论文外,还设有“‘新子学’论坛”专栏。所收文章,涉及老子、庄子、文子、孟子、墨子在内的诸子。既有义理的分析,也有文献的考辨。且研究视野不局限于中国,还关注到了日本与朝鲜的子学。更收录了著名学者陈鼓应先生的一篇讲演。“‘新子学’论坛”共有6篇文章,方勇先生的《七论“新子学”》也收入其中。该
孔子及《论语》研究大都偏学理化,以各类现代概念或学术思想作为工具,展开复杂分析。与之不同,本书就是单纯再现孔子的教师生涯,细致考察孔子三十岁辞去基层行政职务以来,如何通过学习、备课、上课及日常言传身教,努力做好教师与教育工作,追溯孔子不同阶段的处境、行动与喜怒哀乐,揭示他在各种失败乃至致命打击中,如何逐渐成为举世公认的
本系列图书通过生动的漫画演绎孔子及其15个具有代表性的弟子的生平故事,结合手写体学霸笔记、标签解析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小读者轻松掌握《论语》精髓,领悟儒家智慧,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全系列共5册:①德行天下、②奇才异能、③寒门骄子、④师业传承、⑤锋芒毕露。本书为其中第二册,讲述了孔子开办私学、传道授业等经历,还介
本系列图书通过生动的漫画演绎孔子及其15个具有代表性的弟子的生平故事,结合手写体学霸笔记、标签解析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小读者轻松掌握《论语》精髓,领悟儒家智慧,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全系列共5册:①德行天下、②奇才异能、③寒门骄子、④师业传承、⑤锋芒毕露。本书为其中第一册,讲述了孔子出生、求学等经历,还介绍了颜回
《论语》自宋代以后即被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古代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必读书,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和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和教育原则等。 近年来,从上到下,日渐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小学语文课程中相关内容也有较大幅度增加,其中就包括论语。小学生已经开始接触《论语》内容,但一般都体现为教材上哪些点
整书内容以《道德经》这部代表道家核心思想的经典为主线,结合《周易》《列子》《庄子》《黄帝四经》等其他经典展开综合论述。全书主体依《道德经》分道之体和德之用两篇。道之体篇旨在揭开道家思想背后蕴藏的天人合一心物一元的第一义理。德之用篇则在第一义理的指引下,理论联系实际,将大道的哲学哲理与现实的生活实践结合,讨论在当今百年未
戊戌变法前,康有为写了两部轰动当时思想界的著作,一部是《新学伪经考》,另一部就是《孔子改制考》。《孔子改制考》始撰于1892年,1898年正式刊行。该书认为,孔子以前的历史都无据可考,孔子假托尧、舜等古圣先贤的言论行事而作六经,其目的是为托古改制。此书赋予“孔子改制”以新的意义,赋予六经和儒学一个新的主题——在各文明竞
《先秦治道论》以先秦儒、道、墨、法四家治理思想为主体,依照治理本体、治理伦理、治理措施、治理秩序四大维度,逐个梳理阐释各家治理思想的生成机制与实施措施,并分判各家治理思想体系之异同与优劣。在此基础上,本书建立了以孔子为宗、孟荀合流、综合诸子优长的治道模型,对当代的社会治理实践与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本书以十一讲的结构系统梳理了墨子的生平、思想体系及历史影响,内容涵盖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宗教、哲学、逻辑、科技、军事等领域,全面展现了墨子作为先秦思想巨匠的多维面貌。全书以墨子的“生平—思想—影响”为逻辑主线,从个体经历到理论建构,再延伸至历史传承,符合普及读物的认知规律。各章节下设细分主题(如“尚贤”“非攻”“节
王夫之是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之一,其学问“博大恢宏,幽微警警”(钱穆语)。他以“六经责我开生面”的创造精神,撰著了多部经史著作,其中关于《周易》的诠释最为全面、深刻。本书将王夫之置于明清学术嬗变的大背景下,系统梳理“四圣一揆”“乾坤并建”“占学一理”“彖爻一致”的解易原理,尤其注重他寓理学于经学之中,象数与义理、价值与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