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教的发展史上,内丹观念的产生和发展与道教传统对各种长生技术的整合密切相关。本书以道教传统中的技术性因素的历史整合为背景,揭示出养生方术向长生技术的转变路径,特别是各种观念的断片如何拼接、形塑、整合成为一种单独的长生技术,以此为基础,作者还进一步探讨了道教史上作为技术实践的内丹观念与作为生活方式的内丹观念,以及二者在
首次聚焦投龙,揭秘5000年中华文明最大版图祈福祭祀仪式李零教授领衔,渠敬东教授统筹,社会史、思想史、先秦考古、宗教仪式、博物馆学等各个领域专业学者,10余年实地考察文献整理,首次梳理投龙框架脉络,仪式衍变以展览为基础,半年来补充大量文献资料考古文物,突破展览局限从时间线、地理面等多角度重新梳理,更系统、更清晰展现投龙
本书第十六辑共收录15篇文章,除1篇为会议综述外,其余14篇皆为学术文章,总共约25万字。这14篇学术文章可以分为五类:全真道历史方面的文章有2篇、道教文学方面的文章有3篇、全真道思想方面的文章有4篇、全真道文献研究方面的文章有2篇、其他方面的有3篇。
本书以敦煌文书为主要依据,结合《道藏》等传世文献对唐五代宋初敦煌地区的道教、民间信仰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本书认为,初盛唐时期,敦煌道教因官方扶持而经教道教兴旺,敦煌道教实为唐代道教的缩影;吐蕃时期,由于吐蕃政权的打击,道教隐秘存在并走向民间;归义军时期,道教从吐蕃统治下解脱出来但未得到官方的大力扶持,经教道教处
本书为FacetsofQingDaoism一书的中文译本,收录莫尼卡有关清代道教的五篇经典论文:《清代的道教》《清代龙门派及其有争议的历史》《清代中国的龙门派:教义理想与地方实践》《斩赤龙:女丹的关键》《清代道教与密教互动之一例:“龙门西竺心宗”》。
本书对我社2012年版《道教常识答问(插图本)》进行了修订,以图文结合的形式、通俗的文字系统介绍了道教的基本常识和历史。全书共十章,涉及道教的创立、教义、经籍、神仙、组织、教制、科仪、修炼、宫观、传播等方面。作者对道教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做了总结,并思考和展望了道教的未来发展。
全真道创立于金中期,元明以降,和正一道一并成为中国社会两大核心道派。学界主要立足新道教的视角,从多学科维度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本书共收录13篇文章,除一篇为会议综述外,其余12篇皆为学术文章,总字数约25万字。这12篇学术文章,有的来源于作者投稿,有的来源于由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主办的“全真道历史、思想与经典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总体可以分为以下三类:属于全真道文学方面的文章有4篇、属于全真道历史方面的文章有6篇、其他方面文章有2篇。这些文
本书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的深入研究,肯定了“宗教”和“非理性”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意义,将道教提升到学术层面来探讨,期在重新建构道教思想体系。书中指出,道教作为一种宗教,虽然不同于儒家与道家,但其思想源流却又离不开这两家,它从一开始就是以儒道互补为特征的。
“大家精要·典藏版”丛书简介:“大家精要”丛书以近300位在史学、哲学等领域对人类文明有卓越贡献的古今中外“大家”为对象,着重撷取与体现他们的思想精要。丛书作者都是各领域学术前沿的学者、教授,他们以浅显易懂的语言,以短短10万字,清晰、简练地阐述中外“大家”生平与思想,让读者能快速读懂“大家”。“大家精要·典藏版”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