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沉淀于特定概念并凭借概念成为历史。没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中心概念,便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历史观。概念史查考不同文化中的重要概念及其发展变化,亦即概念的延续、变化和新意,发现并阐明概念在过去与现在之间的差别及其起源和成因。历史基本概念不仅是社会和历史发展的“表征”,也是能够直接影响历史变化的“因素”。谈论概念史,向
本书将美国的社会科学话语置于美国文化、政治与制度语境中,深入分析自美国重建时期至经济大萧条前夕塑造美国社会科学学术传统的基本意识形态假设。作者向读者展示了每一门社会科学学科在发展其自身知识传统时,如何对历史意识、政治需要、职业结构以及可利用的科学概念做出反应,如何以自然科学而非历史学为基础建立模型,并嵌入自由个人主义意
本书主要对17-18世纪西方社会科学兴起的历史过程进行了回顾与分析,重点关注经济学、心理学、政治学科及哲学历史学的发展进程。本书考察了社会科学的多重渊源,探索了先在的社会、政治和科学条件,以及利益和信仰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塑造社会科学的多种传统的;分析了社会科学出现后所形成的这些传统,如何实现了对孵化它们的知识和社会语境的
关于科学史的著作已经很多,但在本书以前,还没有一部相关的人文学通史。本书首次全面建构了人文学从古至今的历史。作者将语言学、逻辑学、历史编纂学、音乐学、艺术史等诸多学科的学科历史资料加以梳理和汇聚,做了一次融会贯通、条理清晰的叙述。随着本书的展开,我们发现,作为一个整体的人文学其实从未中断过寻求原则与模式的传统;与
民国时期是中国现代社会科学学科体系构建的关键时期。本书以民国时期社会科学著作为考察文本,梳理民国时期社会科学范式的构建、流变与派分,以其中蕴含的科学观念为主轴,系统反映民国时期社会科学学科体系构建情况。本书主要包括如下内容:民国学界关于社会科学科学性问题的讨论:民国学界对美国社会学理论的选择与融会:民国时期关于政治学研
本书共分3章。第1章法学历史,叙述希腊哲学简史、罗马法及现代法律科学各学派,著者认为法律学和其他社会科学一样,来源于希腊哲学;第2章现代法律科学的特性,著者认为现代法学研究由分析观点改为功能研究,注重法令在社会的运行状况,研究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及与其他科学的关系,指出法律功能的趋势;第3章法学在今日所有主要问题,包括法律
本书精选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学学科知名老教授等在文艺美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献学、语言文字学以及中学语文教育等中文各个学科领域内所取得的代表性成果,针对学界形上毁弃、形下雷鸣的现状,以找回失落的学术精神为理念,真实呈现出当代人文学术一隅的生存状态,为反思一个时代的学术,实现学术的现代转型提供了一个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茫茫星空深邃无穷求索追随敬畏顿生、星系红移宇宙膨胀哈勃观测爆炸得证、核素化学生物智能漫漫长路四大进程、蓝色地球河汉一星苍茫浩宇无缘亲朋、聪明之源波动频仍信息未明人类孤零等。
《西方人文传统研究(500-1800)》主要研究15世纪到18世纪西方创造性的文化遗产(人文科学humanlities),包括文学、哲学、历史、视觉艺术等。所选思想内容和艺术作品主要根据两个原则:一是它们必须代表它们所处时代的精神和价值观,从某种角度上看也能代表永恒的价值观(如达·芬奇的作品代表了当时人们探索宇宙运转规
《华夏人文概览》以“人文文化”立论,编撰时“史”、“论”结合,兼及纵横两个方面。纵向而言,认为有一条通贯华夏数千年的人文主轴、精神主脉;从横剖面看,提出“一代有一代之精神”的观点。纵向寻求,能追踪华夏人文精神薪火相传、世代承续的轨迹;横向剖析,能找到华夏文明奇观迭现、代有高峰的因由。《华夏人文概览》将数千年来我国哲学、